《宿松县志》(民国十年版)载:"周邺,西平王子。少骁勇,每从本征讨。本略地至建州,被围垂困,邺跃马救之,手刃数十人,翼本而出。官至庐州节度使。祀乡贤"。
从上述记载,我们知道周邺的身世:五代十国时期吴国人,因骁勇常随父周本一起征战。曾经救出陷入重围的父亲。最后做官做到了庐州节度使。死后入乡贤祠。需要补充的是,周邺是周本三个儿子中的长子,原名周虞邺,字忠国。其名字中的"虞”是后来为避讳后主李煜而改掉的。
关于周邺的生年,已不可考。周邺卒年,县内诸多文献均记载为"公元942年”(即南唐李昪升元六年)。对此说,近有专家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周邺的卒年应为"公允948年"(即保大六年)。之所以被人误认为是"公元942年",是因为《南唐书》的记载:"六年…..夏四月,庐州周邺卒”。”殊不知这"六年”指的是"保大六年"而非"升元六年"
为什么说这"六年"是指"保大六年"呢?这是因为《庐州府志》等书记载:公元944年(南唐保大二年〉,身为庐州节度使的周邺主持重建了巢湖太姥庙。工程完工后,他还请学者章震撰写了《重建巢湖太姥庙记》,以表达他的心迹:"太姥乃太虚灵贶,广借神功。好风轻吹于云樯,微浪不生于水面。往来利涉,上下无虞。既感威光,得无酬报?我公乃命其郢匠,诏彼般输,相以殿堂,度之材木"。
倘若周邺已于"公元942年"病卒,何来"公元944年"的主持重建巢湖太姥庙?故而,周邺的卒年为"公元948年"(保大六年)才能符合情理和史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