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清辉:借“沪港通”掘金者需明白这里没有天堂

(2014-11-17 11:19:40)
标签:

专访

宋清辉

沪港通

长江商报

封面

分类: 专访

宋清辉:借“沪港通”掘金者需明白这里没有天堂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张瑜

助力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

长江商报:今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标志着沪港通准备工作正式启动。11月17日,“沪港通”最终落地。请问,是什么促使了“沪港通”在如此短的时间推出?

宋清辉:沪港通提出的背景,实际上和国家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及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对资本市场的开放提出了要求,上交所在此背景下对推动资本市场开放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充分研究,提出充分发挥交易所组织市场的功能,在沪港两个交易所之间建立技术连接,以便利两地投资者通过沪港通这一创新机制直接进行跨境证券投资。

上交所的设想得到了港交所的认同和响应,经过两家交易所和两地证监会的共同研究,将沪港通从概念转变成为可操作的方案。今年4月10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标志着沪港通准备工作正式启动。

简而言之,开放两字就是沪港通推出的背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是资本向下发展的重要环节,沪港通的推出就将成为连接国际资本的桥梁之一。

短期内会直接刺激蓝筹股

长江商报:“沪港通”让沪港股票市场交易得以互联互通,它将给两地股市带来哪些利好?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面上,沪港通还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宋清辉:就内地而言,沪港通的推行有助吸引外资流入A股市场,为资本市场开放迈出第一步,改变A股长期低迷态势。

长期以来,由于A股与海外市场处于隔绝状态,两者的估值体系有着显著差异。随着沪港通启动,两市实现互联互通,将有利于A股市场估值体系对接海外市场,改变估值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升整个A股市场活力。

对于未上市的企业而言,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国内目前排队IPO企业依然如长龙一般,很多企业将眼光瞄向了海外市场。由于沪港通将极大地推动内地资本市场国际化,加上内地多个主要行业和国企的持续深化改革,将刺激香港IPO市场有更好的表现。企业在香港上市流程快捷便利,时间易掌控,再融资市场迅捷且金融工具丰富多样,更容易受到国际资本追捧,在香港市场的估值相对更高。

沪港通还将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催化剂——沪港通实行人民币循环,能让人民币通过香港交易所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货币。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的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其成为他国的储备货币,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

对香港而言,沪港通正式推出后,短期内会对蓝筹股特别是A+H类蓝筹形成直接刺激,但是沪港通在短期对香港股市的影响却很有限。虽然外界认为在沪港通开通后会有不少内地投资者参与到港股市场,将有利于提振港股,但需要注意的是港股目前的估值水平在全球排名都很靠后,中小投资者不会在短期内选择进场;其次,本次推出的“沪港通”并未全面开放,并未覆盖所有港股股票,如仙股。

虽然短期内未必是利好,但是从一年后的视角来看,宏观方面一旦有利好刺激,H股就必然会有相应的升幅,沪港通就会对港股形成利好。而内地投资者的涌入将有利于香港扩展金融市场宽度和深度,增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进而巩固其人民币离岸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

不能照搬A股市场投资者理念

长江商报:“沪港通”从宣布启动到最终落地,伴随得最多的恐怕便是“鲜花与掌声”了。作为一项新制度,它不可能尽善尽美。那么,有哪些风险应当引起投资者的重视?监管层又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宋清辉:关于“沪港通”的投资机会,很多投资者都希望利用A股与H股之间的套利空间获取利润。在沪港股的机制作用下,板块的估值差异有望实现趋同。Wind数据显示,在“沪港通”的24个行业仅7个A股较H股便宜,其中银行的估值差异最大,A股的估值仅有港股的0.59,估值提升空间较大。但是考虑到汇率波动、利率差异等因素,这样的投资策略可能很难带来盈利的机会。

香港市场虽然比A股市场成熟,但由于其再融资门槛比A股低,而且大股东操作手法多样,“地雷”随处可见。照搬A股市场的投资者理念几乎行不通。加之香港市场的(上市公司)私有化经常发生,起起伏伏之后投资者们的损失可谓是板上钉钉。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讲,香港市场并非“天堂”。

另外,两地交易规则的差异也需要引起投资者的注意。A股市场上,股票买卖采取T+1的交易方式,而香港则采取T+0的交易方式。香港股市没有涨跌停制度,每天的涨跌幅都不受限制。遇到极端的状况,一天可以跌90%,也可以涨500%。而且港股纷繁复杂的交易品种和股权披露制度也需要内地投资者学习和摸索,否则今日还因为能跨过50万元的门坎洋洋得意,第二天就只能在夜里煮面了。

其次,沪港通投资的风险和市场初期的大幅波动相关。不难想象,“沪港通”的启动将大幅提升香港股市的流动性。但是,跨境资金流难免触及内幕交易及非法做市套利等。因此,股价异常波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面对不正当的交易行为,两地法律并不一样,监管难度很大,预料未来共同监控将成趋势。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布资料,“沪港通”试点初期总交易净额控制在5500亿人民币,沪港两地分别为3000亿和2500亿;每日交易净额分别为130亿和105亿。两地交易股份均以大中型蓝筹和指数成分股为主,有助压抑市场投机炒作、控制股市泡沫风险和维护两地股市的稳固健康与理性发展。

沪股通在为沪市迎来增量资金的同时,港股通也会吸引境内资金走出去,而这有可能导致A股出现“失血”。对于A股市场而言,沪股通额度比港股通额度多500亿元只是表面现象,关键在于资金的投资意愿。如果沪市因之吸引了更多资金的加盟,那明显是“利多”;反之,则是“利空”。

沪港通是未来“各种通”的基石

长江商报:对于参与“沪港通”的内地投资者,您在股票选择上有何建议和提醒?

宋清辉:具体配置上,建议投资者从两个维度选择股票。一是具备稀缺性、低估值、高股息、中大市值、稳定性等几个要素的,建议重点关注食品饮料、医药、非银、国防军工等领域。二是可以继续关注产业政策的投资机会,如农业、文化、软件、新能源和高铁等领域。

对宏观经济而言,沪港通是中国资本市场接轨世界资本市场的重要渠道,但就投资者而言,沪港通要么就是赚钱的工具,要么就是交学费的工具。无论一个资本市场成熟与否,总存在具备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和垃圾股,或是稳健投资或是快进快出套利,能够进入天堂也会被打入地狱。资本市场中一成不变的就是风险。

事实上,沪港通推出的时间之所以一推再推,也是为了防范交易系统以及场外未预计到的事情发生风险,毕竟两个几乎不同的交易市场想合并在一起,难度相当大。

这也意味着,沪港通是未来“各种通”的基石。如果国内资本市场在沪港通开通后依然持续着“不专业”、“不成熟”的局面,人们预想的大好前景就将破灭,“各种通”也将无缘。

如果不希望这个场景发生,那么无论是交易所还是证监会,或是其他监管层、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小股民,都必须转变以往的习惯作风,要敢于吃亏、敢于冒风险、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毕竟,想从不成熟走向成熟,道路遥远暂且不说,学费还是要交的。(作者系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