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清辉:企业为何被 “野蛮人” 盯上

(2014-07-20 09:10:32)
标签:

ipo

宋清辉

证监会

财经

股票

分类: A股風雲

   http://www.cneo.com.cn/upload/fckfile/image/image/songqinghui(1).jpg“野蛮人” 盯上" />宋清辉

       http://weibo.com/830505568

  近期,A股上市公司股权争夺战(或称“控制权争夺战”)频频上演,此起彼伏战火不断,并呈现出日趋白热化态势,甚至连深圳国资委也不得不提防“野蛮人”宝能系对深振业的觊觎。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举牌事件纷至沓来之时,举牌方不仅有传统的产业资本,更是有硅谷天堂和民生加银基金资管计划这样的PE机构,甚至连一些纯粹是为投机炒作的个人投资者、私募基金等也纷纷举牌上市公司。通常,增持举牌方目的一般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谋求成为战略投资者、推动业务融合或谋取上市公司董事会控制权等才是其真正的意图。

  新晋大股东如果是通过举牌的方式获取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可以说明其对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较为看好,一般是出于财务投资或者对公司进行资本运作。若是通过借壳上市或者受让的方式,大股东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又不相同,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往往会发生重大变化。若新大股东与上市公司属于同一个行业,无疑会对上市公司现有的主营业务进行有效完善和有益补充。

  通常来讲,易被举牌的公司具有七大特征:行业整合预期明显、大股东控股权比例低、股权分散(流通股占50%以上)、业绩低于预期、二级市场价格低、隐形资产增值空间大、管理层懈怠等。其中,股权分散、股价被大幅度低估的上市公司是“野蛮人”围猎的主要对象。A股市场上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房企巨头万科。因为万科股权分散,为了恐吓门口的“野蛮人”,万科被迫通过设立事业合伙人的形式,付出浮亏近亿元的代价,耗时半月耗资18亿元连续六次出手增持自家的A股股票,以此来抵御资本巨鳄的侵蚀。

  事实上,“野蛮人”通过举牌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后,就能够以较小的投入撬动“大未来”,金地集团、万科A、金融街三大地产商均被“野蛮人”盯上,也就不难理解了。从当前资本市场上爆发的股权争夺战可以看出,举牌方为迅速达到控股权的目的,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如生命人寿自2013年初首次举牌金地集团,在耗时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就将金地集团原第一大股东深圳市福田投资发展公司、安邦集团等主要竞争对手甩在身后。生命人寿自2014年4月26日至2014年6月30日通过二级市场交易,耗资约10亿元累计购买金地集团1.26亿股,如今稳坐其第一大股东位置。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因为生命人寿对养老地产痴心不改,通过赢得董事会席位,便于生命人寿今后对土地资源的运作。

  激烈的股权争夺战看似耗资不菲,但是却可以博取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眼球”,激起股市投资热情,若股市环境向好,也会给投资者带来一些投资回报。一般来讲,市场机构对股权争夺战中相关公司长期经营前景也大多数持乐观看法。

  通过对近期19家股权争夺战相关公司股价的分析,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在股权争夺战刺激之下,频现阶段性新高,近期被举牌的个股投资机会凸显。

  从本质上来讲,对于A股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我们应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来看待。第一,从上市公司角度来讲,股权争夺战很容易导致公司控制权动摇,管理层很难把注意力放到日常经营方面,也很容易影响到公司正常经营。第二,从投资者角度来看,激烈的股权争夺战往往利好上市公司股价行情,投资者可以从公司基本面等方面寻找投资机会。第三,从监管层面来讲,股权争夺战往往会间接或直接侵害到中小股东的权益,目前针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中小投资者多沦为股权争夺战的炮灰。而这一切均和A股门口的“野蛮人”紧密相关。

  1990年,华尔街日报的两位记者集资出版了一本名为“门口的野蛮人”的畅销书,他们在书中讲述了一个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股权争夺战争:一群过得很舒适的上市公司高管,在股票特别便宜价值被低估的时候,根本没有动力去发掘企业的资源和价值,更不能痛下企业变革决心,于是窥觊已久的“野蛮人”出现了。资本市场中“野蛮人”最擅的就是灵敏的嗅觉,它总是在市场里无时不刻地寻找着回报最高的猎物身上的血腥味儿——股权分散和股价被低估的上市公司。

  目前,A股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不少具备这些属性的猎物,“万科、金地、金融街”们,甚至“民生银行”们,他们被“野蛮人”整体买下只是时间早晚和程序长短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