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身边的人懂得关心别人,我们更希望培养自己的孩子懂得关心,学会关心,如何行之?在美国学校参观时,我倒得到了些启示。
到华盛顿一所小学参观,女校长亲自领我们走遍学校的每一处,热情真诚,让人如沐春风。当走到楼道里画的一幅向日葵画时,校长向我们介绍说:“这是为了纪念我们学校的一位美术老师。他为人很好,但退休几年后就去世了,我们都很怀念他。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幅画。我们把它画在墙上,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他的来历,这是我们纪念这位老师的方式。”当我们问:“是所有老师都会这样吗?”校长说:“是的。这些老师都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过贡献,老师和同学们都不该忘记他们。”看着这位校长泪光莹然,我感觉到,这比说多少遍“人文关怀”都来得实在吧。
http://s13/bmiddle/70afebd3t760c348197dc&690
来到一所高中学校时,我们把从国内带来的剪纸手工艺品送给这所学校的老师。但工艺品递到那位高中男校长手里时,他忽然说:“我有个请求,我们都非常喜欢这份工艺品的礼物。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多带的一份,我们有一位老师,本来今天也应该在这里接待大家,因为患了癌症住院不能到。但他一定也喜欢这份纪念品,如果没有多余的,我就把送给我的这份送给他。”这份工艺品并不贵重,只是份心意而已,但外表严肃的老校长的这番话,却让我感到这小小的礼物传达的是一份关爱。所幸,我们多带了一份,满足了他的心愿,也没让我们自己遗憾。
“关爱”,不是挂在嘴边的两个字,我们总说——细节决定成败,身教胜于言传,在这两所美国学校里,我一个外来人已经深深感受到了那种朴素的人文关怀,那份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牵挂。校长对老师的关爱,渗透到每一个人身边,即使是已经退休在家的老师。这不就是“润物无声”的教育吗?学生从学校的师长身上会体会到对别人的牵挂,这样的感情比理性说教更能打动人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