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毋若火,始庸庸

(2021-03-10 21:09:53)

闲暇翻读《汉书》,一下子翻到《杨胡朱梅云传》,看到梅福这个名字,觉得有些好奇,于是读了进去。

书云:“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穀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后去官归寿春,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辄报罢。”读完这个梗概便猜测梅老先生应该是个迂腐偏执的人吧,以一县尉之微官上书朝廷,真是太不自量力了啊!但读到下文,竟然觉得老先生是非凡人!

梅老先生在给皇帝的信中讲:“臣闻箕子佯狂于殷,而为周陈《洪范》;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夫叔孙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亲也,不可为言也。”意思是说箕子在殷朝癫狂不羁,却给周武王陈述《洪范》之书;叔孙通从秦朝逃遁隐身归附汉朝,为刘邦制定了礼仪制度。叔孙通先生不是不忠于秦朝,箕子也不是疏远家族背叛亲人,是因为他们无法进献忠言。这个观点有些超越常规,按儒家之理,这两个没有尽忠于自己的国家,有叛逆的嫌疑,但梅先生似乎很同情他们。后面大致讲帝王如果不能广纳言论,辨析民心,就会失去权柄,王业也就崩溃了。“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今陛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夫鹊遭害,则仁鸟增逝;愚者蒙戮,则知士深退。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群臣皆承顺上指,莫有执正。何以明其然也?取民所上书,陛下之所善,试下之廷尉,廷尉必曰‘非所宜言,大不敬。’以此卜之,一矣。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及至陛下,戮及妻子。且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家。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这段话讲得非常恳切,直陈了当朝的弊端,前京兆尹王章天性忠直,敢面辩廷争,孝元皇帝提拔他,用以激励尸位素食而矫正歪曲朝政的人。可是到了陛下,您却杀了他本人,乃至他的妻子。惩罚恶人,限于罪犯本身。王章并没有反叛之罪,而殃及全家。折断直士的节,封缄谏臣的嘴,大臣们都知道是错误的事,但不敢争言,天下的人都以怕说话招祸为戒。

又言:“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灾亡与比数。阴盛阳微,金铁为飞,此何景也!汉兴以来,社稷三危。吕、霍、上官皆母后之家也,亲亲之道,全之为右,当与之贤师良傅,教以忠孝之道。今乃尊宠其位,授以魁柄,使之骄逆,至于夷灭,此失亲亲之大者也。自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故权臣易世则危。《书》曰:‘毋若火,始庸庸。’势陵于君,权隆于主,然后防之,亦亡及已。”

“昔者秦灭二周,夷六国,隐士不显,逸民不举,绝三绝,灭天道,是以身危子杀,厥孙不嗣,所谓壅人以自塞者也。”

梅先生进谏的这些话对于当时骄傲的权贵者来说,根本听不进去,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威根深蒂固,是任何力量不可能撼动的,于是任着自己的意愿摆弄着臣民。历史很快给出了答案,梅老先生进言的这个皇帝是汉成帝,宠幸赵飞燕的皇帝,他之后大概四五年便是王莽篡汉了,西汉由此结束了。

“至元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梅先生去做神仙了,而当时骄傲的皇族呢,魂魄在天地间茫然地游荡着吧!假若遇到梅仙人,一定羞愧不已吧!

南朝宋谢灵运《会吟行》:“范蠡出江湖,梅福入城市。”唐高适《封丘作》诗:“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明夏完淳《避地》诗之三:“入市逢梅福,游仙访葛洪。”梅先生在后人的景仰中流传着,而无视他的那些权贵,在史书中被遗憾着或者仇恨着!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世上的事,后人看起来是非分明,可惜当世者心不能明。

毋若火,始庸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火山
后一篇:春光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