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者:庞小伟天使湾创投CEO
推荐自:VC互联网分析频道 微信ID:qianhaoapp
看到“曾鸣书院”讨论单车,我想起之前在公司内部的投资例会上分享过,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判断方法,看共享单车模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共享单车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认为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是无法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从微观层面上来讲,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而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大量分子参与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比如杯子中的热水会变凉,冬天我们需要多穿衣来保暖,都类似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会主动地从高温处向低温处流动。单车也会自发地,从网络密集(如市中心和热点),向网络稀疏(如郊区或冷僻处)流动。
>>>>一辆单车的运动方向
举一个例,A用户住在城市中心,上午骑着这辆车去郊游,骑累了下午就把单车流放在郊区,打车回家了。此时这辆车在郊区匹配的效率就不高,就会有可能长时间成为孤儿。此时就需要运营公司去主动干预,将孤儿领回市中心。
▵图片来源:lanseybrothers.blogspot.com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杭州的公共自行车,配有专门的公交大巴来进行单车的转运调度。
虽然可以设立地理围栏,对用户骑行范围进行约束,但是城市区域越大,会存在越多的冷僻处,或者低温的区域,这就需要运营公司主动干预。而这种干预是需要很大成本的。
UBER、滴滴的模式则不存在这个困扰,因为即使司机送用户去了最偏僻的地方,他们也会自发的将车子开回到网络密集处。
>>>>如何控制或弥补热量消耗?
在整个网络运营过程中,造成热量消耗的因素,一方面是车辆的损坏,更可怕的是将“孤儿”主动领回的成本。这种成本是需要分摊到用户每次使用上的。所以要维持网络的稳定,必须在使用价格中考虑主动干预的成本。
现在由于巨额风险资本的注入,仿佛在网络密集处提供着一个源源不断的热源,但是如果有一天风险投资不再供给,那么网络的损耗谁来买单?必须要由用户来支付。
另一个结论是缩小地理围栏。比如大学校园是很好的围栏,区域封闭,用户密集,在这个围栏内的孤儿概率小,领回成本低,共享效率很高。
▵图片来源:bike-sharing.blogspot.com
>>>>追求生意,有机生长
对于生命而言,热力学第二定律提醒我们要主动补充能量来对抗热量的消耗。而对于创业,本质上还是“生意”,这两个字很常见,其实很有深意。
“生”可理解为“生长、生生不息”,“意”可理解为“意味、意蕴”。生意,其实就是生长的意味。
生长,其实就是要形成“正反馈”,只有收入大于成本,有利润源点,有生意的本源,这个生意才能够可持续地成长起来。
与“生意”相对应,是“失意”——不停失去的意味。热力学第二定律其实是一个“失意”的定律。创业也一样,如果没有正反馈,一直是失去,一直流鼻血,即使最多的风险投资,负反馈到最后,创业一定是会停下来,“失意”本来就直指“死意”。要在外部资金失尽前,尽快建立正向反馈的生意,尽快止住鼻血 (Breakeven)。
所以我认为,从最基本的业务单元去建立生意,这里边藏着商业的本真和精髓。 在一块市场土壤里,或者生态系统中,长出生意的细胞,并有机地成长,这是小而美的开始。
所有对生意本身DNA的扭曲,无论这种扭曲来自风险投资的催促,还是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抑或是创业者的欲望,这些扭曲最终都需要得到释放。 尘归尘,土归土,生意终究还是要回归到生意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