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完年总算明白,有些贫穷是注定的

(2017-02-03 17:19:54)
标签:

杂谈

​作者:陈菜根,来源:陈菜根频道(ID:chen-cai-gen)

推荐自:VC互联网分析频道 微信ID:qianhaoapp​

不容否认,有些穷是政策导致的,这叫环境性贫穷,而有些穷是注定的,因为贫穷就像一枚毒刺扎进了贫穷者的骨髓里,却没人去医治,任其发作,直到对生命的光彩失去信心,这枚毒刺叫"思维缺陷",希望这枚毒刺不再戕害人。

就这样,过完年后的亿万大军从全国各地的旮旯里,又重新回到了城市里,开始了一年的打拼。春节就像一个富有磁力的仪式,驱动着无数国人归根返乡,而这个节日一旦消停,人们又被城市这个磁体吸纳回来。节日不过是情感的载体,一如城市是梦想的载体,情感和梦想总是充满了能量,指挥着你我的行为,在不同的空间里来回腾挪。


实际上,从城市到农村老家的折返,是践行"信息不对称"的绝好机会,因为空间和群体的隔阂,会给人看到两个世界的不同活法,而活法的不同,实质就是"信息不对称",表现在这个商业为主的社会里,就是,两种人对待财富的认知差异,几乎是一道不可逾越的沟壑。


农村对中国城市的发展几乎是爹妈对儿子的眷顾,倾其所有,为城市输出了各种廉价劳动力、土地、农产品和广阔的农村消费市场,相应的,农村却在输入上未能得到多少真正有价值的"孝顺"回报,尤其是思维认知上的落后,几乎在驱动着城乡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从客观环境上来说,农村落后的根源是农民只享有土地使用权,不具备拥有权,这导致了农民唯一赖以生存的"资产"失去了商业意义,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让老百姓的致富路失去了外衣护佑。


如果把农民集体当成一个团队,把农村致富当成一个创业项目,土地不过是这个创业项目的资源,社会保障体系无非是一个市场环境而已。真正促使项目成功的因素,是团队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可就是在这个核心竞争力对比上,农民集体所表现出来的短板,正在深度影响着农村致富的有效性。


1,时间分配的不合理,让命运逐渐走向迷失


春节是观览众生相的绝好机会,因为一众人的人情来往和把酒言欢,可以极大化地展示出不同族群的特性。在农村里,无效的唠家常和重复的体力劳动,占据了百姓大多数的日常时间,甚至,唠家常现象正在吞噬着农村人的心智,因为"家常文化"所引起的邻里纠纷和自我封锁,让农村变得更加割据和封闭,它就像一枚隐蔽的病毒,侵蚀着农村的价值观体系,让每个人最为宝贵的时间白白流失。


时间分配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个人战略,也是拉开双方差距的真正算法。倘若一个群体的时间总量未能投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上,这个群体的价值存在就会失去意义。而观察一个地方的经济增长潜力,通过了解该地方百姓所聊话题的时间占比,即可窥探一二。


2,人性弱点的放大,让自己沦为名利的囚徒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而有的人在修炼中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有的人则在追逐中迷失自己、蹉跎自己。文明的表现就是,减少自身弱点对他人的伤害,多用优点给他人创造价值。人性的弱点散布于各个群体中,而攀比之风、嫉妒之心、趋炎附势、不够理性,在农村则表现得更加赤裸。攀比,让太多人无法承受其重,但为了面子,硬要打肿脸充胖子,它就像一刀切的标准,搜刮着不同农民的积蓄,致使太多家庭失去了发展的原始积累。嫉妒和趋炎附势,让农村的帮派文化尤为盛行,这种内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反映了农村精神体系的亟待修复。


农村经历了一段文化繁盛的滋补,尤其是红色文化的影响,让不少的老一辈农民依然保持着勤劳质朴的优秀品质,而时下7080为主的农二代,则渐渐走向文化的真空,一味的物质追逐,再加上教育落伍导致的认知短缺,使得这一代人成了名利的囚徒。比农村致富更任重道远的是,优质农村文化的断层,正在让农村的族群粘性变弱,乡情味儿让位于铜臭味儿,强大的情感链接越来越被脆弱的交易链接取代,这或许人性被放大后的苦果之一吧。


3,认知体系的微弱,百姓失去最后一根稻草


世界变化的太快了,知识更新的频率在逐渐加速,不学无术和陈旧知识的人,逐渐滑向折叠世界里的底层,而即使在底层世界里,依然有不同的阶层。不幸的是,太多的农村朋友因为对教育的认识不足,让自己在这次知识浪潮中再一次落后,直至陷入底层的底层。这一次的落后,一旦没有重锤来敲醒,这一代很可能在贫穷中彻底垮掉,因为互联网正在树立起认知屏障,信息不对称的马太效应正在涌现。


手机没能成为农民再教育的新课堂,相反却成了新娱乐阵地,甚至肆虐的不法微商和骗人理财,正在试图第二次打劫农村财富。移动互联网的正面作用,因为缺乏有效引导,未能较好地滋养农二代,而负面作用却因为从业者动机和人性弱点的结合,正在放大。


当然,农村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农村敞开着一大片的机会,而且农民的整体收入在增加,农民的消费观念在不再像以前那么保守,农村的集群效应对口碑塑造的效果依然优于城市


农村,只是需要被正确关注,相较于硬件的城市化照搬,真正着急的是思维差距上的缩短,而思维的缺陷,又岂止是农村人的特有呢?即使混迹在城市里,认知上的差距,依然是构成贫富不均的内在因素,即使是富人阶层里,认知上的不同,依然是区分土豪和贵族的红线。


有些贫困是注定的,除非思想的种子萌芽,而谁又是播种的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