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来源:天使茶馆(微信ID:tianshichaguan)
推荐自:VC互联网分析频道(微信ID:qianhaoapp)
五类人值得你去赌!
抓住势能的同时,我们还要赌人,我挑了五类人是我比较喜欢压注的,如果一个人身上特质越多就越喜欢。
第一,高度自控的人。这类人本质上还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人,你投的时候心里还比较踏实,一些不正常的人投起来会很纠结。高度自控的人就更高级,因为他能看到问题并且能够制定方案,不管有多难,自控的行为都是在跟自己的本能做对抗。
我蛮欣赏我们投资的一位CEO,他说他更欣赏他的CTO,这个CTO是他认识的人里面自控力最强的,拥有金融、计算机双学位,从没见过他吃沙拉以外的任何东西,而且无论他们工作到多晚,他一定要回去保持一个小时的健身,保证六点起床,多年一直如此。所以这个CTO身材保持的很好,人也特别正派,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已经自控到变态的那种行为了。
第二,“领袖型”的创业者。徐小平老师一句话挺有意思:“你能把我忽悠了,肯定有点本事,我就投你。”现在市场上,投资做得越久越不容易被忽悠,但领袖型的创业者就具备这个能力。所以各位投资经理成长营的学员们,你们在看项目的时候可以做一个前提假设,假设自己是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如果眼前这个创业者讲了一通之后你有一种辞职跟他干的冲动,说明他的人格魅力很强,这个人是可以去赌的,但是前面说的势能不要忘掉。
第三,使命驱动的“偏执狂”。安迪·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偏执狂不受世俗牵绊、没有恐惧、不畏权威、专注、勇敢、坚毅,为了达到目标可以奋不顾身。但当你在生活中真的遇到不折不扣的偏执狂,通常别人也会说他是神经病,为了达到目标什么都可以不要。
我们投的企业里面,至少有两家是在我们投了以后诊断出来癌症的,但是我看他们在微信上没有一天间断过,安排各种各样的工作。一个正常的创业者和一个不怕死的创业者去竞争,投资人更愿意投谁?上帝会把资源给一个四平八稳的老好人,还是给一个不要命往前冲的偏执狂?
第四,思维方式很独特的人。想问题、看问题的角度与众不同是很难能可贵的,通常这种人可以空手套白狼,可以以小博大,因为他跟别人玩法不一样,别人也学不了他,所以说我们找到这种思维方式独特的人要敢于下注。
第五,孤注一掷、不给自己留退路的人。我自己本身出身草根,我在投资过程中一般不会给高富帅打高分,也不会给草根减分,我觉得大家的优缺点是最重要的。草根创业有一点很重要,他们愿意孤注一掷,或者说他天生就没退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但是高富帅的问题就在于退路太多,我最不喜欢账上还剩50万公司就关门的创业者,说明他根本没有努力到无能为力,真正的创业者甚至卖房、卖车度过难关,这种人才是真正优秀的创业者,敢拼、敢赌、敢搏。
②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
对于天使投资人来说,最大的冒险就是不冒险。追求四平八稳,不敢承担风险,还是做PE算了。投行业第一,1个亿进去,两年之后3个亿出来也挺好。天使投资100万进去,20年都不一定出来3个亿。天使投资本质上是机关枪,肯定要往人群多的地方打,命中率才高,人群多的地方也就是风口,产业势能到来前布局才容易成功。
失败是常态,成功是偶然。从人性的本能来看,我们都寻求安全的投资标的,但一般情况下安全是中庸的,投资人最怕羊群效应,想成为优秀的投资人,你就要独立思考、勇敢决策,培养这种意识,终有一天你要独立募资,基金将来的业绩就取决于你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经常参加一些路演,当我内心喜欢一个项目,如果别人都泼冷水的话,我反而内心会更喜欢,如果大家都看明白了,反而这个项目可能不太好,这个考核方法很简单,就是不能随大流。我觉得辩证的来看,未来伟大的企业都是当年奇葩的,今天一点不奇葩的企业,未来可能也不会特别伟大。
③学会投你不懂的领域
很多从实业转身做天使投资的人,通常有一个想法:只投自己熟悉的领域!这样可能会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错过别的风口。你熟悉的领域未必有大的势能,时机可能已经过了。
第二,你懂得东西未必是真懂。你也未必是顶级专家,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的趋势,因为未来是未知的。
辩证来看,当年你认为那些稳赚不赔的项目,你觉得很懂这个行业,所以下重注,可能一次亏损就是1000万。再牛的企业,失败的可能性都很大,最后的结果就是亏的时候输的很惨,赚的时候赢的很少。有很多人赚了上千倍回报的项目,当年都是面子上实在是推不了才投了。查尔斯·道琼斯说过一句话:过度自信在华尔街造成的失败,超过其他所有错误观点造成失败的总和。所以说我们要保持谦逊的状态,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投你不懂得的领域,不懂就很容易谦逊下来。
我判断一个项目主要是看逻辑上能否讲得通,这个人是不是很务实,闭上眼睛想一想未来是不是这个样子,今天哪些非主流能变成未来的主流?总之学会投不懂的领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天使投资人。
投不懂的领域感觉是很不靠谱,下注确实很难,需要我们从更高的纬度来观察,从更本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独立思考得出来的结论很中立,不会随大流。
③一些违反直觉的投资判断
第一,项目的成功率和估值不成正比。你本能觉得1亿估值的项目,就比1000万估值的项目成功率要高,但是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让你赚大钱的项目,其实当年投资的估值并不高。
第二,收益率不会随着估值等比例提高。那些起步估值就很高的项目,其实也有很大的风险,有时候还会反着来,就是因为它的估值高了,你的空间低了,收益率反而低了,而且估值也不代表成功率。
第三,成功率不会随着复杂度等比例提高。我喜欢简单的项目,我觉得真正的好项目应该能在五分钟之内讲明白,能够在一分钟之内让我提起兴趣来,如果没有这个特质的话,就要多想想是不是值得下注,而且项目复杂了,会干扰你的判断。
第四,成功率并不会随着技术难度等比例提高。有技术壁垒不代表项目的成功率,也不代表收益率,技术只是护城河,千万不要说技术高公司就一定值钱。假设技术真正有商业价值的话,那技术会成为公司的护城河,领跑半年,如果技术不值钱的话,再复杂也没用,项目成败是“商业化”的结果,不要迷信技术。
谷歌伟大不是因为它的算法本身特别好,关键还是它的商业模式,把搜索和竞价排名的广告结合起来,时机好、势能也在,创始人也不错,综合的因素,不仅仅是因为技术好这么简单。
第五,著名投资人或者机构领投的项目未必好。我去年刚到美国啥也不懂,就用700万美金投了60个项目,每个项目只投10万美金,但这60个项目有些是我自己独立判断,也有些是跟着著名基金一起跟投。今年再看我那60个项目,有2个已经确定失败,恰巧是我在美国唯一跟知名机构合投的项目,而且我个人判断也还不错。不是说因为他们投了,我就没有去考虑,很巧合的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再好的基金领投的项目,你也要独立判断。
第六,烂在你手里的项目,没准是最好的项目。这有一个好处,就是你的股份不会被过分稀释。一个好项目融资特别容易,到最后股份会被稀释的很多,但是如果一个项目融不到钱,对创业者对来讲,巨大的打击有可能逼着他成长。如果他过了这个坎,变现能力逼出来了,后续就不用融资了。其实我们很怕一个项目一路走来很顺利,越后面的打击对公司越致命,因为他没有处理过。(更多精彩投资文章,请持续关注天使茶馆公众号)
④情商高的人不会把BP写的太复杂
我判断项目的时候,基本上关注三点:大势、领袖、价格。大势所趋不用多说;团队得是一个有领导力的团队,没有领导力的团队做不大,可能就是被并购了,因为创始人和我们的心态不一样,年初投100万,年末卖了600万,从个人角度来讲投资还不错,但是从基金的角度来讲是很不愿意卖掉的,极端点来讲,如果我每一个成功的项目都是6倍的回报,而我只有10%的成功率,那我整支基金一定是亏的,创始人从他的角度觉得帮你赚钱了,但是你要知道你有机会成本,每个100万只能用一次,所以说倾向于把股份拿到最后,只有这种领袖级的创业者才能一直走下去;关于价格,再好的项目贵了就不是好项目。
BP不要写的特别复杂,一个领袖级的CEO是能够极简单地把一个问题说明白,如果CEO情商足够高的话,就不应该给投资人发一个很长的BP,就应该用极简的BP提起投资人的胃口,除非他发了一个简单的BP,投资人问有没有更详细的版本,另当别论。第一版本不要发文件太大或者文字太多的东西,很多人也不会直接打开附件看,CEO应该在邮件正文里面写一个很简短的概要,抓住眼球,描述大方向和团队构成,突出公司的特色,融多少钱、多少股份基本上也要在正文里体现,如果一个没有情商的人给100个投资人群发邮件,通常我都不回。
创业有无数的可能性,具体看市场、竞争对手、环境、用户群怎么变,BP根本预测不到明年的事,所以说BP不用太当回事,主要看它的逻辑性,遇到不懂的项目,可以请专家来帮忙一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