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推荐自:@钱皓-互联网分析师(微信公号:qianhaoapp)
1、
2、
3、
企业级社交成为企业服务的超级入口
皓哥仔细盘点了美国2B企业服务公司,发现有28家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主要覆盖云服务、销售管理CRM、客户服务、企业级协作与社交、HR管理工具等领域。

其中Slack作为新崛起的独角兽,成立不到2年时间,即收获3万多企业用户,估值超10亿美元。简单来说,Slack是一个整合者,通过聚合高频的协作与沟通工具成为超级节点,从而再进一步连接其他应用,逐渐成为企业服务的入口。正因此,Slack实现了极低的客户流失率和最高的ARPU(单用户价值),在最新一轮的融资中估值高达30亿美元。
而在中国,企业微信与阿里的钉钉试图成为Slack级的超级杀手,双方正在上演一场殊死搏斗,试图抢占企业服务的超级入口。那么未来初创企业如何在企业服务的风口下掘金呢?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基础服务存在巨大商机
在中国,企业基础服务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中小企业的付费习惯与意愿仍需时间培养;二是客户拓展模式仍以线下地推为主,导致销售渠道成本非常昂贵;三是竞争激烈,面临BAT等巨头的威胁。但皓哥仔细梳理了下,围绕中小企业提供底层基础服务却孕育着更为诱人的机会,比如:为中小企业提供财税、人才招聘、法务、品牌推广、公关关系等基础外包服务,既低成本满足了中小企业非核心业务的专业外包的刚需,又属于商业变现清晰、离钱比较近的商业模式。
尤其在当下经济处于下行周期,而劳动力成本却逐年上升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对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较之以往更为敏感,对企业基础服务外包需求更大,而且随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淘宝卖家、微商、网红等新型小商家由于业务刚起步,专注核心业务的同时更需要将基础服务外包给专业低成本的第三方,因此围绕中小企业提供底层基础服务就更有机会了。
案例分析:快法务

近期一家名为快法务的2B公司宣布获得了顺为资本的千万美元B轮融资,以法律服务为入口,为创业及中小微企业提供从股权合伙协议、公司注册、财税代理记账、商标专利、到社保公积金、劳动人事、合同文书、投融资法律顾问等
皓哥每天接触不少创业者,他们经常抱怨法务服务不靠谱,价格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由于这是一个相对低频的服务,在遇到问题时用户往往找不到靠谱的渠道,而在供给端则是呈现出行业分散,秩序混乱的景象,有上万家小中介鱼龙混杂,最终提供服务的律师也面临获客成本高,无法直接接触到最终消费者。
这种双边混乱和分散的市场格局,导致需求与供给的匹配效率低下。所以,谁能高效的整合供需两端,作为中间平台方的议价能力是非常强的。
快法务共享经济的核心理念是在供给端把闲置的律师、会计等专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碎片化时间进行服务标准的定义与定价,再通过移动交易平台把服务提供者与中小微企业主联接起来,让信息充分透明化,让供需双方自由匹配,从而实现匹配效率的最优。既帮助供给端解决了闲散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获客成本高,无法直接触达消费者和低频服务难以品牌化的痛点,又帮助需求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服务体验差的痛点。
类似的共享经济平台,其商业变现路径十分清晰。既可以在平台交易过程中抽佣,又可以通过为供给需求两端提供差异化的增值服务来收费。此外,法务服务只是介入中小微企业基础服务市场的一个切入点,未来在财税、人力招聘等多元基础服务方面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共享经济模式在冷启动初期主要的困境在于服务标准的制定和优质供给端的快速获取上。前者的挑战是过去线下没有技能服务提供者在碎片化场景下的服务与定价标准作为参考,后者的挑战是前期平台缺少信用背书,如何快速低成本的拓展优质供给端。
快法务的创始人、CEO夏文奇曾是易到用车的市场总监,熟悉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也完整经历了易到用车“0->1”的整个服务标准建立和冷启动过程,更有助于快法务业务的冷启动与快速发展,包括:初期的服务标准定义与定价环节制定,以及在供给端如何招募、筛选、培训和管理合作伙伴的律师等。
企业服务是下一个大的风口,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仍然留给初创型企业巨大的发展契机,如案例快法务所示,从中小微企业的法务需求切入,凭借共享经济平台实现供需两端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创业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