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钱皓
钱皓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758
  • 关注人气:1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方资本逐鹿,2016年互联网保险不能错过这些看点

(2016-01-02 23:05:38)
标签:

杂谈

文:小饭桌,悟空保创始人 北美精算师 陈志华

推荐自:@钱皓-互联网分析师(微信公号:qianhaoapp)


过往几年间,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从余额宝、支付、P2P、众筹等业务的态势,便可见一斑,而互联网保险却始终按兵不动。自2015年众安在线A轮80亿美金估值尘埃落定,更多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开始获得融资。

作为一名从业16年的资深保险人,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年代里,我也创业了。离开京东金融,同一帮意气相投的兄弟们,在2015年8月1日创立了悟空保,进军互联网保险。

过去半年,我不断与投资人、创业者、保险高管等交流和探讨,对2015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也有不少心得。在送别2015,展望2016年的时刻,我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1
资本风口,四方角力

2015年,作为互联网保险元年,四种资本群雄逐鹿。

第一种是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 大手笔“高举高打”式进入。阿里、腾讯已经不能满足于众安在线式的联姻,纷纷另立山头。百度、安联与高瓴也合作组建保险公司。BAT保险板块虽然起步较晚,但凭借各自生态和资源,势必会以雨后春笋般的劲头发展。

第二种是传统险企豪强以“自我革新”为目标全线触网。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成立电商公司、网销平台、在线客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平安保险、泰康在线和华泰保险。他们不仅在产品创新、渠道革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布局,更是从承保流程、理赔模式等加强了客户服务与体验。这些无不体现着传统保险企业拥抱互联网的迫在眉睫。

第三种是传统产业土豪以“强势暴力”破门而入。这也使得保险头戴“资本之王”的桂冠名至实归。在险资频频举牌、入股房企的同时,房企入局保险业的脚步也在日渐加快,近期的宝万之争更是将此局面推向高潮。

这也让恒大、万达、宝能等当仁不让成为了入股保险企业的急先锋。这些企业在拥抱保险的同时,谋划的是更大的金融产业布局,甚至金融全牌照将成为其标配,正在上演的房地产行业金融资本的大戏,也使他们成为保险业的第三种角逐势力。

第四种则是VC支持的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以“望闻问切”切入模式进入。其中以意时网、大特保、悟空保、最惠保、OK车险、小雨伞为代表的新一代保险种子选手正在破土而出。他们中孕育着多少商机、多少创新、多少独角兽,虽未可知,但值得期待。

四股资本力量各有优势和特长,似保险战国,硝烟刚起,“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商业模式,百花齐放

产寿保险或成为各家企业排兵布阵的第一道分水岭。地产类资本更注重旗下企业的资金链条,多以寿险为切入口;而以生态支撑主体业务较多的公司则大多选择财产险为切入口(如淘宝保险)。

就服务用户而言,业务对象要么服务B端,要么直接针对C端。就商业模式而言,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以产品为切入口的,突出其创意;有以渠道为切入口的,突出其管理能力或线下推广能力;也有以工具和服务为切入口的,突出其技术和对保险市场深耕多年的经验优势。此外,还有互助保险、保险比价、UBI车险等模式,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数百家创业公司,面对产寿险、B或C端、产品、渠道、工具和服务,不同创业者有不同选择,使得商业模式几乎覆盖全产业链条,真可谓是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3
核心团队,精算领衔

互联网保险在过去几年之所以没有迅猛发展,原因之一是很少见到互联网团队与保险高管团队的高度融合,更鲜见精算师加盟创业团队。精算师作为保险公司的产品及风控核心力量,工作内容涵盖了需求分析、产品定价、风险控制、产品负债管理、偿付能力管理、经营指标确定等诸多方面,不但了解整个保险公司运转的各环节和痛点,更懂得市场挖掘、模式设计和服务落地,但他们往往受限于传统险企的体制和模式而无法人尽其才。

现今却完全不同,由精算师领衔或深度参与的创业公司已经成为互联网保险创业公司中的佼佼者,其中不乏悟空保、悟空保险、最惠保、BB保险、里程保等代表性企业。


4
产品创新,推陈出新

无论何种模式,产品创新及客户体验都必须首当其冲。不管是有噱头的“赏月险”还是华海的“加班险”、不管是众安的“步步保”还是悟空保的“牛油保”、“悦听保”,这些都是从产品形态、承保流程、客户体验等不同角度的尝试与创新。

虽然尚未成为主流,但这些革新对于保险的生活化、场景化、普及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未来的保险模式创新都将起到推陈出新的示范作用。哪些产品创新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最终脱颖而出,将由消费者决定,我们拭目以待。

伴随着保险业在国内的高速增长,万亿级的市场规模已见端倪;作为市场金融调节重要工具之一的保险资金的管理和运用,监管机构也正积极调整政策,逐步放开对互联网保险的种种限制。

与此同时,各类资本源源不断涌入该市场,使得互联网和保险的管理团队从简单对接走向高度融合;另外,国内近7亿网民在被互联网改变生活方式,他们也对保险产品的价格、体验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整体上来看,互联网保险应是互联网金融的最后一道堡垒,更是最后机遇,商机巨大。只要能够解决客户痛点、改善客户体验,降低用户成本,提高行业效率,加上不断创新、融合和变革,互联网保险大有可为,目前发展仅仅冰山一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