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双11到双12,每一次电商大促,全民狂欢的背后,都有一场营销上的较量。今年的苏宁易购在社会化媒体营销强势崛起,在刚刚过去的双12,甚至引发了一场社会效应,掀起一股全民怀旧风潮,而这一切,得从一个盒子说起。
12月5日,电影《匆匆那年》上映,苏宁易购在片中植入一个“时光快递”盒子,盒子里承载的是主人公的青春回忆,和剧情完美结合。但植入再巧妙,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也引不起一丝回响。
当大家以为这场电影植入营销已经结束时,微博上却出现了影院观众发现“时光快递”盒的信息,而且和电影里的盒子一模一样,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个巧妙的安排真是一个小惊喜。



于此同时作业本的新片陪审团也收到200个时光快递名额,免费寄给《匆匆那年》的观影会员,一时间大家都开始期待拿到一个时光快递。
随后,微博上出现一篇篇青春怀旧的文章,而且都由那个盒子引起,回忆像绝提的洪流,裹挟着看到的每一个人。

当人们为这些文章感动时,一套“约吗”海报还原青春时代的点滴,精准击中了人们心中的记忆闸门。

而海报下方的二维码则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一个H5页面轻应用,这个轻应用不只局限于青春回忆,还有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和夫妻之间的感情,应用结束时,参与者还能免费送出一个时光快递。
这时候,盒子效应已然形成,网友们开始自发讨论这个盒子,转发有关这个盒子的信息。同时,另一套约吗海报出现了,这套海报不再是具体的青春记忆,而是号召大家再和老同学相约聚会,在这个年底时刻,格外应景。

时光不老,青春不散,盒子效应在双12期间持续发酵,一篇篇回忆性的文章开始自发出现,人们开始自己购买时光快递寄给记忆中的那个人……
由一个时光快递引发的盒子营销告一段落了,没想到的是,这场营销真的给这个社会带来了“盒子效应”,它的社会影响力还远没有结束,这种营销模式给行业内带来的启迪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