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人为何难成中国的Facebook

(2012-02-02 22:37:55)
标签:

杂谈

在Facebook即将上市前夕,许多网友好奇的问,为何人人网在中国无法复制Facebook在美国的成功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仔细研究了下,原因有四


1、人人是以同学为基础的垂直SNS,存在用户年龄增长无法维系的问题,而Facebook是针对“全社会化”的平台SNS

http://bensonqian.blog.techweb.com.cn/files/2012/02/101.jpg


人人的目标用户定位相对较窄(以18-25岁的高中、大学学生为主,在社会主流的白领人群上覆盖较少)这意味着人人的用户生命周期有限,必须依赖人口红利的 优势来维系住目标用户群体的规模增长;而Facebook更恰当的说是一个“全社会化”的SNS平台,不存在用户生命周期过短的问题。


2、人人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交生态体系,而Facebook相比更开放

通过比较,可清晰的看出人人网在其各项主营业务上均采取自建为主的模式。

http://bensonqian.blog.techweb.com.cn/files/2012/02/102.jpg


而Facebook则打造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开发社交网络生态体系,对于电子商务/移动/游戏等业态的整合拉动能力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才是其价值核心。


3、国内相对“弱关联”的社会文化也导致了人人(包括其他国内SNS)用户间的关系不够紧密,用户黏性较低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个人的最大归属是家庭,而不是社会(这一点从每年春节大家都克服各种困难,回家过年团聚就足以说明)。中国人的社会 性主要体现为“功利性的弱关系”,而不是强关系。美国文化中,家庭对于个人的归属感远远没有中国人那么强,美国人的社会性(尤其是社会信任度)远远强于中 国人,中国人的信任度主要是以家庭为中心而展开的。因此,社交网络在美国的发展显得更加风生水起,但在中国,目前国人的强关系几乎都在线下,而非线上。所 以,线上的SNS在短期内很难复制和移植线下的强关系,从而导致了人人的用户间相对弱关联的社交关系,使得用户黏性自然降低,而反观Facebook更易 形成“强关联”的线上SNS。


4、中国SNS相对更具强媒体属性,而其竞争对手新浪凭借媒体/名人资源在推广中抢占先机

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对于媒体信息的敏感度比较高(俗称“围观看热闹”心理),这一点也正是新浪微博得以创始之初火爆的主要原因。在执行层面,新浪借助其强媒体/名人资源的优势,在推广中快速渗透快速超越了人人网。

另外,在此感谢之前对我博文进行批评和指导的朋友们,你们的认真阅读及反馈将帮助我提高且让更多的朋友懂得现象背后的本质,希望你们能继续不吝赐教,多提建议:-)

最后非常感谢:@马尔捷拉图、@崔__嵬、@RB张健 三位朋友的分享

更多互动与分享可加我微博:http://weibo.com/bensonqian 互联网分析师 钱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