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氏太极拳的理论、技术、价值体系简述

(2019-01-09 15:00:55)
标签:

武学、武术史

孙氏太极拳是孙禄堂先生经过鼎革各派拳学后以极还虚之道重构、独创的一门拳学,使之与孙氏形意拳和孙氏八卦拳共同构成完备的技击能力的基础并与道相合,是一门独立于其它各家太极拳拳派的拳学体系。孙氏太极拳对太极及太极拳的定义及其理论基础、技术基础与其它各家太极拳的立意皆不同,故与其他太极拳不存在实质性的传承关系。

1、理论体系:

孙氏太极拳是以拳与道合为旨,以极还虚致中和为法,复人本来之性体,完备内劲,形成“志之所期力足赴之”之能,成就“全知全能之完人”。如果强用或类比西方经典哲学的分类习惯来描述就是:拳与道合为其本体论,中和内劲原理为其认识论,极还虚之道为其方法论,成就全知全能之完人、复其本然之性体,为其实践论。旨在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获得身心高度的自在与自由在孙禄堂先生这里,太极拳是通过提升技击能力来认识自我、与道相合的一个法门,并非仅仅是一门格斗术。为此孙禄堂先生全面鼎革了传统太极拳之法理,建立了孙氏太极拳体系。

孙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体现在孙禄堂的五部拳著中——即《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其中《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及《八卦剑学》亦是以其太极之理立论。孙禄堂提出的太极之理在其《太极拳学》的“太极拳之名称”一文中进行了系统阐述,定义了何谓太极以及何为太极拳。

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一书中提出太极即先天真一之气,即中和之气,指出此气之性质在体用上具有“活活泼泼,有无不立,有无并立,开合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即太极是也。学者能于开合动静相交处,悟澈本原,则可在各式圜研相合之中,得其妙用矣。圜者,有形之虚圈是也,研者,无形之实圈是也。斯二者,太极拳虚实之理也。其式之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矣。”的特性。

孙禄堂在该书第二章“太极学”中指出,此中和之气即拳中之内劲。

孙禄堂在其五部著作中历史上首次创造性的提出了极还虚致中和的武学思想和技理体系,构建了以极还虚之道来修为、完备太极之体用即完备内劲的拳术体系,并提出太极拳的体用特征是“抱元守一”而“虚中”,其劲具有“无屈无伸”的特性。孙禄堂在该技理体系中部分借用刘一明《周易阐真》中的内丹理论来阐述其修为太极拳内劲之原理。

2、技术体系:

孙氏太极拳的技术体系由桩法、拳架、推手、散手、功法、器械、内丹修为等构成。

桩法:孙氏无极式、孙氏三体式。

拳架:98式。

推手:定步、活步的四正、四隅、大捋。

散手:起钻落翻与十字套环。

器械:太极对剑、太极对沾杆、太极大枪等。

功法:站砖、一根筋、揉豆、按瓢、抖麻绳(三丈以上)、抖铁枪(80斤以上)。

内丹:将儒道隐修一脉执中、玄武、慧剑诸法融入其拳式的心法中。

3、价值体系:

哲理价值孙禄堂先生凝练出中国武术精神,揭示出中国武术精神具有三性,三性贯通为一体。

三性:主体性、实体性、神圣性。

贯通一体的是实践性。

这就是通过“极还虚之道”,“复人本然之性体”,由此开启“良知良能”,即认知自我心性、彻底解放自我之良能,实现“志之所期力足赴之”的实践,向着成就“全知全能之完人”的目标不断迈进。

其中“极还虚之道”中的“极”彰显出这一精神的主体性。通过“复人本然之性体”即认识自我,开启“良知良能”,产生感而遂通的技击效能,则彰显出这一主体性精神是实体而非虚幻。

成就“全知全能之完人”,彰显出这一精神蕴含的神圣性

上述这三性是通过培育“志之所期力足赴之”这一践行能力和对此践行的这个过程来显豁的。即其实践性。

以上是孙禄堂先生对中国武术精神的凝练。

尤其是孙禄堂先生提出并构建的极还虚之道,是通过对其武学的体用践行使在场要素与不在场要素皆臻其极而得以统一,即“有”与“无”的统一,并显豁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显豁出“极还虚”及“有无并立,有无不立”是使身心获得真知、真理与自由的途径,达到“心一思念,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是天道”,并通过技击制胜时的感而遂通、从容中道以证之。由此极还虚之道为道增加了新的内涵和动力。

技击价值,以三体式为基础,融合形意、八卦、太极三拳为一体,构成技击技能完备的基础,即以完备内劲为核心,具有融合百家之技化为内劲之效,培育以虚中为特性的因敌成体、感而遂通的技击能力。研习者高手辈出,如在民国时期历届全国徒手擂台上多名列前茅。

健身价值,因其拳式架高步活、动作简洁,合乎内丹修为,纯以神气贯穿,故适合一切人群锻炼,且对于心肺病、类风湿、神经衰弱、肠胃病、内分泌疾病、肠胃病、肾脏疾病、肝胆疾病等都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尤其对提高免疫力效果尤为显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