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形意拳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一)

(2018-10-29 10:56:06)
标签:

武学、武术史

这个论题准备从五个方面来谈,这五个方面是:

1、研究历史的原则和方法

2、武术是否是越古老、越原传其实战技能就越高

3、形意拳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演化和作用

4、形意拳在研修中的关注要点及常见误区

5、对当代形意拳发展的几点思考

下面就这五个方面分别论述之:

1、   研究历史的原则与方法

论述形意拳在中国武术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绕不开对中国武术发展史的回顾。长期以来有关中国武术史的研究混乱且落后,原因有二,其一不重视对武术发展规律的研究。其二对于史料的认定和择取缺少统一的客观标准。于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些把真真假假的史料参杂堆砌在一起、呈现不出中国武术发展规律的武术史。

有人提出一个论点,认为通过研究史料发现武术真实的历史,如大海捞针,不如去实际锻炼所学的武术,对提高自身的武艺更有意义。

这种观点在研修武术低层次这个层面上,不能说没有一点儿道理。但如果希望了解高层次的武术或对武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种观点就站位太低了,使人只得坐井观天,虽洋洋自得,实乃夏虫不可语冰。

现在大家都在议论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不好,问题很多。这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之一,正是近六七十年来,政府的武术管理者以及专业研究者们在武术史的研究方面由于受到错误观念以及固化思维的制约,造成研究水平的低下,他们形成的种种错误的历史观桎梏了他们的眼界,严重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发展。乃至到今天,在权力、愚昧、金钱、利益的打击下,真正的传统武术精粹已岌岌可危。这是客气的说法。

这些绞杀武术的绞索大致有以下四条:

1、没有深入研究、更没有发现武术这一文化形态的演化规律——自身逻辑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一规律后面我会谈到),在武术史的研究上长期处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当代看到的一些所谓的武术史专著大多呈现出来的是片面、割裂、呆滞、混杂诸多错误与谬见的武术史。

2、受汉儒价值观的影响,家族以祖宗为天,家外以皇帝为天子。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武术的认识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越古老的武术、越是源头的武术,越能实战,价值越高,用判定古董的价值观来判断武术的实战价值与文化价值,而且认为必须是血脉宗亲,方为正宗。形成一套十分荒谬的价值判断逻辑。

3、长期受到政治上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思维僵化,在武术及武术史的研究上完全失去科学的学术态度和客观标准。

4、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最近这一二十年,一切向钱看,只要有经济实力做后盾,什么乱七八槽的拳都能被捧上台。如今的武术已被金钱绑架,谁有钱,谁正宗,谁出钱,谁正确,武艺不在。

以上四点,造成中国武术尤其是传统武术长期处于混乱状态,捡玻璃渣,捧狗屎,弃金刚石,此种现象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在形意、八卦、太极三类拳系中尤为突出,把民初那二十年已经形成的正确的武学修为体系完全搅乱,致使今日传统武术沉渣泛起、乌烟瘴气。

所以,我们在研究形意拳的时候,就不得不对武术史有一个澄清,否则不仅看不清形意拳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所发挥的作用,也看不懂形意拳的技理、技法和练法的意义。

研究武术史我一向采用的方法是:

从逻辑与史料证据的统一中发现规律,通过规律发现历史演化的格局,通过历史演化的格局来认识事件与人物在其中的作用与意义。

于是这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一种文化形态在历史中演化的逻辑是什么?

其二,认定和择取史料的标准是什么?

一种文化形态在历史中演化的逻辑是什么呢?

这个逻辑就是:

当社会环境对这种文化形态的需求增强时,使这一文化形态就进入到其成就的上升期。

当社会环境对这一文化形态的需求减弱时,使这一文化形态就走向其成就没落期,乃至使这一文化形态逐步解构、分化。

这是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演化逻辑,武术技击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演化、发展也符合这一逻辑。

那么认定和择取史料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判断一份史料的价值,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这份史料进行考量:

1)史实性,有可确认的当年实物(文字资料或物件)作为证据。

2)时间性,相关史料与所研究的对象具有同期性。

3)公信性,资料的公信性强弱分析与判别,如当年报刊、杂志、个人的信誉的判别。

4)权威性,不是当年任何人写的东西都可以一视同仁,还要看出处的权威性。

5)互证性,史料之间能否互相印证。

一分史料符合这五性的程度越高,该史料的可靠性就越高,史料的价值就越高。

下面我对中国武术历史发展的论述就是以上述这两个方面为原则的。

1979年至今,国内开展了多次全国性的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收集的所谓大量史料中充斥着很大一部分伪史料,对这些伪史料一直以来缺少深入、系统的甄别。这种现象在心意六合拳及形意拳的史料中同样存在,一些落款为宋代岳飞及清初时期的心意六合拳史料实际上多为民国时期的伪托之作。因此,我在本次交流中对这部分资料未与采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