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禄堂武学体系器械简述

(2018-09-20 19:51:51)
标签:

武学、武术史

 

19348月出版的《国术统一月刊》上记载孙禄堂先生对于内外家拳械通者数百种。我本人所知有限,以我所知孙禄堂先生所传主要器械有:

一、剑:纯阳剑、太极剑、八卦剑、雌雄弧形剑

关于纯阳剑、太极剑、八卦剑,世上与其同名者有之,但剑法、剑意皆不同。孙氏纯阳剑、太极剑、八卦剑皆为孙禄堂先生所创,又各有来由。

纯阳剑是孙禄堂先生依据其形意拳心得奥义所创。

八卦剑是孙禄堂先生得自程廷华先生,又将自己云游时所得知真和尚的八卦剑法杀手要诀融入,而鼎革出新。

太极剑是孙禄堂先生以自己的太极拳为基础,所创的剑法,其中个别剑式参入了李景林武当剑的剑式。

雌雄弧形剑为孙禄堂先生所创,该剑法是孙禄堂先生根据原属骑兵马战剑法将其拓展为步战所创。该剑的马上用法源自异域方外之人所传,据说此剑法有古阿拉伯血统,故其出处非中土武艺流脉。如今雌雄弧形剑已经失传。

孙剑云老师讲:雌雄弧形剑是对双剑,弧形似弯刀,但因两边开刃,所以称之为剑。该剑源自马战,经过孙禄堂老先生进一步粹炼,别开新面,创出步战运用之法。无论马战、步战,该剑之用皆有意想不到的奇效。

孙剑云老师说:“弧形剑有离身和不离身两种用法,离身为抛剑,有单抛、双抛,若雌雄双抛,两剑的角度、速度、旋转不一,变化无穷,可组成多种形式,使人极难防范。不离身为活把剑,雌雄两剑剑法相互配合精妙奇巧,威力极大。李景林先生叹为旷世神技。李景林先生每与先父见面时,他总向先父请益此剑之用,因为难度太大,李景林先生认为此剑不是常人可以学得的。”

孙氏纯阳剑、太极剑、八卦剑为孙剑云老师经常讲的孙氏三套剑。如今能够把这三套剑全部比划下来的全国也只有两、三人而已,如刘树春、张振华等。

其中孙门太极剑、八卦剑都是上下两套,两套合演就是对剑。里面尽含中国传统击剑之关窍与玄机。

当年孙禄堂先生不仅拳术技击功夫卓绝,剑术亦独步当时,因此被剑术名家李景林将军重金礼聘,帮助李景林完善其武当剑,因此在李景林的武当剑中吸收了孙禄堂先生的纯阳剑和八卦剑的一部分技术。

枪:形意枪(源自翼德大枪)、迎门枪、奇门枪、八卦枪、镔铁枪

形意枪,形意拳本来源自枪法,但后来有拳无枪,自张树德始,以翼德大枪补充。又经孙禄堂先生对翼德大枪做了进一步改进与提升,成为形意枪。其妙用独步当时。惜乎,今已经失传。有人回忆,孙存周先生擅长形意枪即翼德大枪,技艺传神。

迎门枪,古枪法,该枪传自山东胡长青,孙禄堂先生与胡氏再传弟子张善祥结为金兰契,并以形意枪与张善祥交换,得其迎门枪精奥,遂将自己的形意枪之劲意又融入迎门枪枪法中,使之用法更优。迎门枪有称硬门枪者,疑为谐音之误。孙存周先生亦擅迎门枪。

奇门枪,又称八卦奇门枪或套环奇枪,如今已经失传。笔者见当今有人演示,询问其出处,多为该人擅自编造,已非孙门原传。

八卦枪,又称双头蛇,枪长五尺,两头有矛,为步战枪,据说传自董海川先生,无八卦拳基础者不能用。自孙禄堂先生之后,孙存周、孙振川、孙振岱、齐公博等皆擅长此枪。郑怀贤称赞孙存周先生运用此枪之妙“甚是奇功”。如今未见各派传人中对此枪之用法有实际掌握者。孙氏武学同辈中,如今唯刘树春尚能演示其中几式。孙禄堂先生生前著有《八卦枪学》一书,后该书被人窃去,未能出版。

镔铁枪,有80斤重、40斤重两种,为马战用枪,非功力深巨者不能用。自崔老玉后,已无人继承。

杆:七星杆、齐眉棍、太极四杆、丈八大杆

孙氏武学体系中这四种长短杆法,目前已经失传。

七星杆设置奇诡,练习此艺需以八卦拳为基础,其劲道深透、技法精妙、变化迅疾莫测。自孙禄堂先生之后,唯有孙存周先生擅长此技。此杆能以短破长,并不惧利刃。国术馆时期,孙存周先生以此杆法曾屡破善苗刀、大枪者,所向披靡,被当时武林誉为绝艺。

齐眉棍,孙振川、孙振岱、张洛瑞等得其传。

太极四杆,又称粘杆,此杆与左把枪之枪法合用则甚妙,孙存周、孙振岱等先生皆为此道中之翘楚。孙剑云老师在世时,曾道其用法。可惜无承传者。

丈八大杆,为基本功训练器械,孙存周先生能左右手各持一丈八大杆,将楔入土墙内一尺多长的木楔凌空裹拧而出。

刀:雪片刀、云片刀、鹿角刀、双手带、八卦龙形刀等

雪片刀,形意拳刀法,刀身长三尺,属于短刀类,其源流,一说为孙禄堂先生所创,一说传自李存义先生,待考。

云片刀,为孙存周先生所创,刀身长2尺五寸,刀尖五寸两面开刃,亦属短刀类,其弟子驼五爷最擅此刀用法。

鹿角刀,属于八卦门器械,据说传自董海川先生,实则不详。如今在孙氏拳传人中已经失传。

双手带,又称朴刀,徐铸仁擅长此刀法,其传人有否继承,不详。

龙行八卦刀,刀身长4尺五寸到五尺,据说传自董海川先生,又说传自刘宝珍先生,近人刘志清擅龙行八卦刀,1979年曾在南宁表演。刘志清称此刀得到过孙禄堂先生的指点。

钩:护手钩,又称虎头双钩

见过刘树春能此。

戟:六路大戟

孙存周、裘徳元等先生皆善此戟用法。据孙剑云老师讲,此虽可用于步战,但主要用于马战,目前未见有在马上擅用此戟者

孙氏武学其他杂械:

竹节单鞭、竹节双鞭、双锏、龙须抓、子母鸳鸯钺、乾坤日月圈、判官笔、金钱镖、斤镖、石蛋等,这些器械目前皆已失传。

冷兵器是最具时代感的武艺,也是最让今人梦想的武艺,更是一门最能寄托传统武艺情怀的文化,如今已大量失传了。不禁令人扼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