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阳春面的“锡式”吃法
每一座城市,都有她的味道。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无锡,除了太湖三白、酱排骨、小笼包、玉兰饼之外,无锡的老式面也是无锡人的心头肉。无锡的老式面是在阳春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而来。
阳春面又称为光面,或者清汤面。是江南著名的面食小吃。阳春面本身只是一碗面,不加任何菜肴只有汤的面。阳春面的名称起源于农历十月的别称“小阳春”,相传由于这种面的价格是十分钱一碗,因此被冠以阳春面的美名,也有阳春白雪之意。细面是阳春面锡式吃法的典型特点,面细而韧,弹而滑,颜色雪白,身材细条,极具江南女子柔美清秀的感觉。汤是阳春面的灵魂,一定是高汤,分为白汤和红汤两种。用猪骨或者牛骨熬制而成,白汤即原汁原味的高汤,清透而不油腻,看起来通透如琥珀,不见任何杂志,喷香扑鼻,咸淡适中。红汤的阳春面,则要加点酱油,汤色更弄,味道更鲜香。在无锡,聪明的人们把阳春面进一步改良,加了多样化的“浇头”,所谓浇头就是佐面的菜肴。种类丰富,几乎占据了苏帮菜的整个菜谱。而在街边饭馆小铺,常见的有姜丝、笋干,荷包蛋、 雪菜肉丝、焖肉、大排。无锡人最爱加的浇头应该算姜丝和焖肉了。对于阳春面,在无锡,做法也是很讲究的。每一家面馆都有自己的看家秘笈,而且很少外传,因此不同的店家熬出的汤也是差别很大的,熬好了高汤,再准备一锅开水,来一位食客,就准备一份面条,待锅开水沸,将面条下入锅中,再次水沸后将面条捞出,铺上准备好的高汤,阳春面就做好了。浇头一般是提前准备好的,待面好之后,用精致的小碟将食客点的各种浇头一起端上就好。吃面时,可以将浇头直接浇在碗里,与面充分搅拌,舌尖上既有面的Q弹爽滑,又有浇头的美味。
地道的无锡人喜欢早上来一碗锡式阳春面,铺上一个煎的又香又嫩的荷包蛋,再配上一份姜丝,加上清透温暖的面汤,爽滑温润的面条,真是开始了一个美好的日子。面,一定是出锅了就吃,时间长了面就会越来越多,因为面吸水而变得太软,失去了Q弹的感觉。在夏季多雨的江南,用一份温暖柔软开启每一个早晨是无锡人多年的习惯。
锡式阳春面作为面条已经将食物多样和荤素搭配,以及蛋白质互补的原则都演绎的淋漓尽致了。对于越来越讲究营养的现代人都是不错的选择。面条当中含有每餐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一个荷包蛋也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加上各种浇头,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也都能很好的提供了。尤其在夏季,虽说天气炎热,但江南多的还是潮湿阴雨,由着性子的年轻人就是喜欢多吃一点冰冷的食物,满足暂时凉爽的感觉,其实这种饮食习惯对于胃肠道的刺激和伤害还是很大的,而锡式阳春面刚好能够温润胃肠道,平和脾胃,防止夏季胃肠道的不适。来无锡,在一个阴雨的早晨,卸下忙碌,坐在老式的面馆里,望着烟雨蒙蒙中的白墙黑瓦,跟伙计要一份锡式阳春面,让心灵也修正一下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