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一直是热门话题,观点也莫衷一是。即使是相同城市的现价,大家都能提供不同的结果,确实很复杂,同时心态影响也很大,高位买了就怕看别人说跌。这里提供几个视角,供大家参考分析:
视角一:政策和决心。一二线现在主要针对16个热点城市,最近又出政策“限制房企融资来源”,导致16城市的房企融资会有更多困难。目前看16城的房价管控,确实已经抬到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房价挤压实体经济的恶果出现了,房地产刺激到了边际效应边界了。再刺激带来不太好的效果,反而给经济、物价、汇率带来很大负面影响,16年这一波就是如此。
实体经济是管理层最大的关注点,牵涉到就业和稳定,管理层的核心两个指标,就是物价和就业率,凡是影响着两个指标的,都会被强力管制,这是改革后多次活动总结的宝贵经验。管理层好像也确实下了决心,针对16城反复下文件,甚至直接表态,同比不能涨,否则不再约谈直接问责领导。
为了限制16城房价泡沫,不惜牺牲以前房地产这个救命丸。试图通过基建来弥补房地产的空间,21世纪文章说“22个明确公布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省份,累计投资目标超过40万亿元。”,一季度信贷虽然略低于预期,但表外社融大增,不少都是基建了。
视角二:外部金融环境。前两天耶伦国会证词,耶伦表示美联储官员在即将召开的会议将考虑进一步加息,根据泰勒法则,美国的利率应该在3.5%-4%。 目前看特朗普接下来减税做基建,也会带来美国通胀,也是美元加息的理由。
美元一旦加息,对中国虚胖的经济体是很大的压力,房地产首当其冲,因为居民和企业都是很高的杠杆。最近新华社连发散文反复写文章警告美国,不能这么玩,你美国的经济受不了,其实言下之意是,不仅你美国受不了,我们更受不了。
视角三:房价和经济的关系。其他的老生常谈观点,就是经济和房价脱离了,住得起的人买不起了,有钱人再投机炒作也没意义。最近华为都在优化人力结构,因为人力成本这几年攀升太快了。波士顿咨询的报告也分析了,俄罗斯和中国最近基建制造业成本大幅度攀升,竞争力下降,主要就是人力成本攀升太快。
房价支出本质上是企业的成本,房价脱离企业成本区,企业和房价必破一个,这是从经济角度评估平衡态。另一个角度是供地受限,有人说房价不是一二线普通企业员工消费的,是少数有钱人的。那就把一二线所有普通员工和企业迁出,即使供地受限,也同样供大于求。这两个搞清楚了,剩下就是击鼓传花,赌运气了。
春节转了一圈,发现除了16个热点城市外,其他很多城市房价确实不高,一些小县城买盘比以往还踊跃,目前看这些地方估计也跌不下去了。现在的房贷没有大幅度下降,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撑起的,一部分和16年底的信贷限制有关系。
视角四:投机的角度。上面提到基本面不支持涨价,那就是击鼓传花投机了,投机也是可以涨价的。投机拐点也有三个考察要素:一是是不是大幅度脱离基本面,就是租售比之类的,现在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基本在2%以下,一套500万的房子,卖房款利息大幅度高于房租。二是是不是有加速增长,加速后一般都是衰竭,16年就是一种快速增长的过度现象了。三是是不是出现滞涨现象,就是大家都看多,但就是不涨,因为看多的都贷款了,没购买力了,所以怕跌,还怕别人说跌。
投机三要素是综合考察房价拐点的,不仅仅是分析师说的那些小学入学人口,土地供给紧缺,货币泛滥等纯粹基本面,而是综合了群体心理,市场趋势等各类要素。现在看投机三要素的拐点都具备了,考虑到政策上的冷冻,所以17年16城市即使房价不跌,也很难再涨了。
综合起来看关于16城房价,有四个方面考察: 一是这次管理层决心很大,主要原因就是危及了实体经济,危及了稳定,下定决心戒毒房地产。二是基本面也不支持房地产继续上涨,深圳这边租售比大幅度低于利息,不涨就会跌。 三是特朗普新政不可避免带来美元加息,这些都是房地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四是投机面拐点三要素看,也出现了高位滞涨现象。目前看深圳,厦门,合肥等地都在回调,有刚需的也建议等等了。即使人民币真的不值钱了,那也是以后的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