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杂文 |

一、不孝的学霸
近来最受热议的话题,莫过于北大毕业的高材生王某,一个归国留学生,用几万字的长文斥责父母从小到大的管制,他从出国留学后,12年不回父母家,甚至把父母的微信也拉黑,这是断绝关系的节奏,在老一辈人眼中,这是一个不孝之子,大送不道,这样的人,居然还有脸长文斥责父母。
长文之中,很多事情,从小开始,都是心灵受伤不好回忆,也有人找到了共鸣:这不就是我们的童年?父母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任何事情,只允许有一个态度,不允许有不同意见。小学运动会时父母怕他冷,非让他穿长裤而学校要求穿短裤,害他被老师当众批评,很多储如此类的事情。
二、传统的原生家庭
那么他的父母不爱他吗?
在王某长文引爆成网络热议之后,一个普通的中国式原生家庭,被放到了几亿网民关注的聚光灯下,他的父母无疑承受巨大的压力和无端的关注。
但是他的父母依然希望:随时等他回家,这是一个他们引以为傲的孩子,由于搬家,很多东西都丢了,但是王某从小做的手工,得的奖状,一样都没有丢弃过。
他的父母毫无疑问地爱他的,只是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一种王某非常反感的方式在一直爱着孩子,但是这个34岁的成年男人,虽然北大毕业,虽然出国留学归来,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像个孩子一样,怪父母这样那样,唠叨个没完没了,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巨婴。
三、18岁成年
欧美的年轻人,都有这个意识,18岁以后不应该再向父母伸手要钱了,一切要靠自己了,从18岁以后,父母的是父母的,以后自己的道路自已走,花钱都要自己挣,很多人上大学申请贷款,毕业后有收入后要用几年才能还清这个贷款。
而中国的孩子,上大学出国留学的学费生活费基本上都是父母给钱,甚至很多人买房子结婚,还要父母资助。
外国人18岁以后就是成年人了,中国人很多三十几了,还不能完全独立自主,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一群巨婴。
王某的父母对王某的长文指责感觉委屈:你17岁离家去外地上学,34岁的人生中,后一半不在家里,怎么能将一切不顺都归罪于父母呢。
四、原生家庭的影响有多大
这几年,各种文章讲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家庭当然对一个人影响很大,但是时代、学校、同学、朋友、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网络文章,这些影响也很大,多少普通家庭出身的人成就大的事业,多少父母很历害,孩子很普通,说明父母是父母,自己是自己。
过多夸大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是有失偏颇的。
五、与家长共勉
这里也给当父母的提个醒,我们是我们,孩子是孩子,要开放包容,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多启发,多提问,让孩子自己摸索自己成长,不要给太多的指导性意见,不要大小事情强迫孩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意见。
如果培养了一个孩子,象王某那样,既使是个学霸,也是一个失败,一辈子的痛。
现在的孩子很忙,课余周末被各种班占满了,应该反思一下,哪些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哪些是我们感觉孩子应该学的,学那么多知识、技能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毕竟孩子将来是靠某一方面的特长谋生的,全面发展,现在的面那么多,不吃不睡也学不全面。
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独立人格,这个些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