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尔森曾经的世界老二,在老虎沉沦以后,也随之无边的落寞,不仅没能顺收了老虎第一的位置,而且在大多数比赛里,成绩上上下下,反反复复离着冠军的位置,始终保持间离效果,其中很大原因,推杆拖了后腿,在他这个级别的球员,短推失误是致命的,意味着肯定与赛事冠军无缘。
看着长推杆球手,或者换长推杆的球手频频夺冠,老米有点厚不住,最近一个是澳大利亚大帅哥亚当斯科特,不仅夺冠,在不夺冠的比赛里也有很多好的表现,一扫之前几年沉寂,米克尔森自是眼红得不得了,无奈为成绩,只能一改他自己最传统的推杆;米克尔森要改一点东西,真的不容易,你看他的挥杆动作就知道,个性非常强,纯米式样子,这么多年,其实没什么大动静,这次换推杆真有点拼老命的感觉。
没想到一换还有效果,最近还打出了63杆,真是不改不知道,一改吓一跳。
很多人很喜欢米克尔森,首先是他敢于冒险的激情四溢的打法,然后是精彩绝伦的短杆技术,他谦逊、和蔼的为人,以至他独特的推杆动作,都让人喜爱。他推杆的启动上杆瞬间,有一个明晰的压手腕动作,个性很强,引来很多业余球员的模仿。是不是顶级球员的完美人,技术也是完美无缺的,结论显然不是,顶级球员也是人,他们也有各种喜好、误解、缺点,他们举起奖杯的时候是超人,但是在比赛的过程中,在生活里还都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有担当也有失误,他们因为特别的努力而成为了不同一般的人,但本质还是普通人,老虎就是最佳的例子,包装再精致、美观,总有打开得一天。
米克尔森的推杆问题,可能恰恰在这个压手腕的启动动作上,理论上每次的按压会破坏上杆的平衡,造成上杆杆面的细微变形,这样必许通过经验(大量练习形成的肌肉惯性记忆)来修正,保持下杆时杆面的回正,并保证杆面方正触球,其实这种杆面的变化非常细微,但是,由于米克尔森所打的球场果岭,都是非常光滑、坚硬,这是极细微的杆面变化,都会引起很大的走线失误,我感觉米克尔森的短推失误就是这样造成的居多,尤其是他在情绪难平的时候,短推失误更多,因为情绪强烈时按压动作更大了。
那么按压动作好不好,其实要分阶段来看,在打球的中级阶段,有按压动作,可以帮助稳定启动动作,保证后续动作的流畅,如果这时候练球只在一般的球场,果岭较软,速度不快,对杆面方正触球的容错性较好,被按压稳定了启动动作的推杆会显得非常好。如果是一般业余球员,学习这种感觉非常清晰地按压动作,并作为自己的启动动作,对推杆会有帮助,但是如果想要以后走上美巡赛职业球员,这个不可以学。
有关启动动作,一般业余球员不大关注,这是职业球员的必须,他们需要非常清楚自己的启动动作,不仅推杆有,短杆有,全挥杆也有,有的人说,有的人起杆就打,不太在意这种细节,平常一般无所谓,但是在压力下打球,以至在巨大压力下打球,失误会多。
厄尼尔斯也有按压动作,所以,他的推杆,主要是短推也拖他的后腿,这都是过去遗留下来的难题,很难改,一改更不会打球了,所以小时候养成好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换长推杆,跳过了修改按压动作的这一关,建立一个全新的推杆模式,而他的看线的经验依旧,成绩自然有变化。
也看国内职业球员的推杆,都是手腕型的,这种推杆方式比较古老,不能对付快速果岭,不能面对压力,当然也是因为过去没有很好的教练和咨询,年轻的好一些,就是动作不干净,也容易养成坏习惯。
受困推杆的任何多,加西亚就是一个,顶着当年神童的帽子,极具天赋挥杆,可惜以上果岭就悲剧了,他是手腕型推杆的典型,前段时间改成了抓式推杆的手型,被可以避免手腕的动作,没想到在他推杆时,有时还能看到手腕的动作,真是没办法。
想想他们过去都是非常顶级的选手,同样的动作,为什么能带来很多冠军,现在不能了,我觉得可能年龄有关系,柔韧性退化了,动作容易僵硬,老虎也是如此,推杆沿着洞线走的情况非常多,以前动作的一些小问题,会因为良好的柔韧性所弥补,而年纪大以后,僵硬的韧带和肌肉会放大这种小问题,成大问题。麦克洛伊现在为什么这么好,年轻有为啊,身体超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