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邢州金石录 北魏《杨翚碑》

(2012-01-09 01:11:11)
标签:

杂谈

邢州金石录

隆尧北魏《杨翚碑》

□胡湛

 

 
http://s9/middle/7071eb9bhb6076d181d18&690北魏《杨翚碑》" TITLE="邢州金石录 北魏《杨翚碑》" />


 

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其最推崇的河北魏碑无疑是邢州隆尧之《杨翚碑》了。《杨翚碑》原在邢台隆尧县西河村,故该碑又称“西河魏碑”。1980年移置于隆尧县文物保管所内。大约在清代碑学兴起后,特别是光绪年间拓片被康有为购得后才引起世人重视。该碑刻立于北魏延昌元年(公元512年),通碑2.47米,宽0.87米,厚0.23米,青石质。碑首有浮雕缠尾双蟠螭。由于该碑剥蚀较为严重,因而造成诸多文献关于该碑众多歧义,有碑主名、碑主身世、身份、碑的艺术价值等诸多问题值得分说。

关于碑主。因其关涉碑名分歧,务须探讨。是碑额全称《魏故宁远将军广乐太守柏仁男杨府君之碑》。有认为该碑不应称《杨翚碑》,而应称《杨宣碑》。依据是按碑文更校,认为是因碑文剥蚀严重,康有为误读了。但我依碑拓观之,发现碑正文启行文字隐约为“君□□字□□”,君后两字均剥蚀不能确读,但第二字极象“宣”,似乎这就是改称“杨宣碑”的依据。然以碑志行文惯例,在称碑主名字时,其名前要加“讳”字,而“讳”字左旁为“言”字旁。观碑所谓“宣”字恰位置偏左,若将右部“韦”补齐,当正是“讳”字。看来自以为是将康有为《杨翚碑》改《杨宣碑》者,自以为聪明,其实却是犯了一个缺乏常识的低级错误。现在我们确实难以辨认说明碑主名字的第三字是否为“翚”字,但其肯定不是“宣”字。以康有为之博学,想其是不会胡乱杜撰的。想是碑一百多年前刚刚被人发现新拓时,该字尚且完好或可读,康有为是绝难读错的。故在没有其它确证第三字为其它外,我们还是应该称其为《杨翬碑》。所谓《杨宣碑》者,当休矣。

关于碑主身世、身份。碑主杨翬,史书无载。依碑文在其“君讳□字□□”后为“恒农人”,又有“越五世□□□尉公震□□□□□□(泰)始九年举秀为□□□□□□咸宁□除益州□□□□□□时以军功赐□□□□□□永嘉元年除赵郡太守□□□□□□石勒□赵勒时□□□□□□雄略宿闻罕匹□□□□□□郡甲将与勒战勒□窘□□□□□□晋祚□□□□□□还乡未期汝等且家□□□□□□一郡之师所能救□□□□□□柏仁□□□隶究和□□□□□□永宁□□□□□□苍生之毛遂为□□□□□□定州刺史□□□□□□沉远好武略爱□□□□□□识不群昂藏□□□□□□西域君器德宿□□□□□□充此使即除宁远将军□□□□□□回以使南□复除振武将军□□□□□□还朝□毕倍仵时以勋德除宁远将军□□□柏仁男□□□□□□转授长息乃养素东里观紫□□□□□□春秋(五)七□□永平二□薨……延昌元年太岁壬辰,十一月丁亥□□建”。因知碑主祖上为恒农(亦作弘农)杨氏。其先祖有汉代有太尉杨震。永嘉、石勒年间祖上均为善战将军。碑主以其功勋生前被封为宁远将军、柏仁男,永平二年(公元509年)57岁去世。延昌元年(公元512年),即三年后其后人为其立碑。魏史尝记北魏杨姓官宦大家族杨播传。云其自称恒农人,其父杨懿尝除宁远将军,杨播卒于延昌二年,时间事迹都很相近,故有人推测碑主是否为杨懿?但《魏书》记杨懿生前在获封宁远将军后,又“征为选部给事中,有公平之誉,除安南将军、洛州刺史,未之任而卒,赠以本官,加弘农公”,与此碑主在宁远将军之外的“广乐太守”和“柏仁男”别职封号皆不同。查“广乐郡”应为今商丘虞城县治所,而且在是碑左侧上还有“□祖跋字思涉,晋尚书郎”等字样,与《魏书》所记杨播祖上不同。又杨播兄弟墓志出土于洛阳,证其卒后葬于洛阳。故知此柏仁(隆尧古称)男碑主杨府君当与杨播无什么瓜葛。如果祖上果均为恒农人,则他们也只能是同族分支了。

 碑的艺术价值。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数次论及《杨翚碑》。其卷二《传卫》:“北碑《杨大眼》《始平公》《郑长猷》《魏灵藏》,气象挥霍,体裁凝重,似《受禅碑》;《张猛龙》《杨翬》《贾思伯》《李宪》《张黑女》《高贞》《温泉颂》等碑,皆其法裔”。卷三《备魏》:“太和之后,诸家角出,奇逸则有若《石门铭》,……精能则有若《张猛龙》《贾思伯》《杨翬》”“唐人最讲结构,然向背往来伸缩之法,唐世之碑孰能比《杨翬》《贾思伯》《张猛龙》也!其笔气浑厚,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行布白,自妙其致, 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采”“何言有魏碑可无周碑也?古朴之《曹恪》,不如《灵庙》;……精美之《强独尔》,不如《杨翬》”。卷四《体系》:“《张猛龙》《贾思伯》《杨翬》亦导源卫氏,而结构精绝,变化无端。……自有正书,数百年,荟萃而集其成,天然功夫,并臻绝顶,当为碑中极则。”《导源》:“《崔敬邕碑》《杨翬碑》则《邓怀宁》之自出也”。《十六宗》:“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构字亦紧密非常,岂与晋世当书只会邪,何其工也?……《张猛龙》为正体变态之宗,《贾思伯》《杨翬》辅之”。《碑品》列其与为《张猛龙》《贾思伯》等同为“精品上”。《碑评》:“《杨翬》如苏蕙织锦,绵密回环”。《余论》:“完白山人计白当黑之论,熟观魏碑自见,无不极茂密者。若《杨翬》《张猛龙》,尤其显然”。《张猛龙》在宋代即被金石著作所著录。而《杨翬碑》一面世,即被康有为与之等量齐观,可见对之评价之高。从碑文字体看,其碑额用笔结字与《张猛龙》如出一辙。碑文虽剥蚀严重,但从较清晰可辨识的一些字看,两碑字体风格也相一致。而且在碑阳左侧有两行断断续续的碑体行书,风格与张猛龙也相一致。令人惊奇者是在碑文中有些字如“未期”等,直为风格与王羲之圣教序特别相象字,它从一个侧面向我们揭示了北朝当时除碑版楷书方硬书风之外的另一种函札风流的书法风貌。所谓南北书派、书风当另做新论。从立碑时间看,《杨翬碑》比《张猛龙》还要早10年。因而如果说《张猛龙》是魏碑书法正态变体之宗和精品的代表作的话,那么《杨翬碑》则是其祖和范本了。若言其不同,则《杨翬碑》相对更活泼,富有生趣,《张猛龙》则更精整,趋成熟尔。

 

 

2012年元月8日

http://s8/middle/7071eb9bhb6076f945647&690北魏《杨翚碑》" TITLE="邢州金石录 北魏《杨翚碑》"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