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日看《金陵十三钗》时有句台词当时就给了我特别的印象-白人约翰甫一到南京的那座天主堂就楼上楼下翻找葡萄酒:“Come on you are a church, you gotta have wines
here!" 一语道破了教会与葡萄酒的紧密联系。
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新约》记载:耶稣传教三年后,预感到将经受酷刑而死。在纪念逾越节的晚上他和门徒们共进最后的晚餐。席间他将无酵饼和葡萄酒分给大家时,暗示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牺牲;这是我的鲜血,要为你们和众人而倾流。”基督教弥撒礼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长了葡萄树的栽种,教会人员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
法国勃艮地产区葡萄酒的源头是西多会(Cistercians),西多会的修道士们可以说是中世纪的葡萄酒酿制专家,沉迷于对葡萄品种的研究与改良。他们会用尝土壤的方法来辨别土质,提出“土生”(cru)的概念,即相同的土质可以培育出味道和款式一样的葡萄。大约十三世纪,随着西多会的兴旺,遍及欧洲各地的西多会修道院的葡萄酒赢得了越来越高的声誉。十四世纪阿维翁(Avignon)的主教们就特别偏爱勃艮第酒,勃艮第菲利普公爵曾在1360年Bruges天主教会议上豪言,与会者能喝多少酒,他就提供多少。
在这样的历史大环境下,17世纪后期,由法国香槟省奥维耶修道院的酒窖主管Dom
Perignon发明了香槟,也是情理之中了。
无独有偶,啤酒似乎也是由修道士发明的。目前据考古文献记载,世界上最早种植啤酒花的所在地也恰好是一所巴伐利亚地区的修道院-威尔顿堡修道院。始建于公元650年前后的威尔顿堡修道院是天主教本笃会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德国黑啤酒的发源地。据载,由于当时每年复活节前6周的四旬斋期间修士们不能吃肉,一次偶然的机会,修士们发现被雨水浸湿并发酵的“大麦汁”非常可口,最终生成了一种高酒精度的麦汁饮料--啤酒。教皇品尝后为之倾倒,表示这种饮料可作为“四旬斋餐饮的代替品”,并准许巴伐利亚州的修道院酿造。因此在中世纪时,最好的啤酒竟是由僧侣制造的。直至19世纪中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才由修道院推广至欧洲大量生产。
除了酿酒,修道院还发明好吃的蛋挞。在葡萄牙里斯本玩的时候,我就专程拜访了"世界上最好吃的蛋挞"--Belém杰洛尼莫修道院旁边的Antiga
Bakery.
"有一种倦意溶在里斯本的蛋挞里."http://s5/bmiddle/7070e4a9tb5ee905bcbfc&690
http://s16/middle/7070e4a9tb5ee872992bf&690
我挚爱着葡萄牙,如同我挚爱着里斯本的蛋挞。
修道院的起源:
在黑暗时代的动乱期间,少数坚定地献身宗教的基督徒,离开社会到荒凉而让人生畏的文明边缘地带过着隐士生活。隐士的行为唤起更多陈腐的教士去发誓约守贫穷和奉献,重新聆听耶稣基督的教诲。
http://s12/middle/7070e4a9tb5eeb6ec4c0b&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