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岁“眼癌宝宝”想去幼儿园听堂课
她出生两个月时就被诊断为“眼癌”,目前病情恶化急需住院治疗
虽然看不见,但她自学了不少童谣,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幼儿园读书
记者 吴珊

琪琪的病情令母亲悲痛不已,但她仍在寻找最后的希望。(记者 张哲 摄)
“妈妈,你帮我摸摸这里,这个包是不是又长大了?”11月12日上午,在岳塘区电厂新村的一套居民房里,4岁的丁琪琪摸索着拉起妈妈的手,凑向她右腮边,天真的孩子朝着妈妈仰起头,却无法看见妈妈郭玲玲满眼的怜惜和满脸的泪水。
出生两个月被确诊“眼癌”
25岁的郭玲玲老家在河南省民权县。2010年农历10月,她生下了女儿琪琪。可出生两个月后,郭玲玲就发现了女儿的异常:“刚开始眼睛红肿,一直流泪,在镇里的小医院检查不出什么问题。”当琪琪被送到郑州的大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眼癌”。
确诊之后,琪琪的眼睛就被医生判了“死刑”,表示必须马上摘除右眼球,否则活不过半岁。“当时她还那么小,我们怎么忍心让她失明?”郭玲玲说,他们没有听从医生的意见,而是带着琪琪去上海、北京等地继续求医。
花费20多万未见效
“琪琪的病经常反复,两岁前每年都会昏迷一次,每次三天以上,不吃不喝。这两年情况更严重,每年最少昏迷两次,医院都不愿意收治了,我们守在她的床边,除了流眼泪就没有别的办法。”郭玲玲抹着眼泪说。
为了给琪琪治病,郭玲玲和丈夫丁永战找遍了亲戚朋友,前后花费了20多万元。“病急乱投医,我们甚至听信了所谓治肿瘤的‘神药’,2000元一瓶的药一买就是三瓶,结果孩子吃了又拉又吐。”
保守治疗总算是保住了琪琪的生命,但她的眼球不断向外凸出,眼睑无法闭合。今年8月,琪琪在医院动了手术,摘除了眼球,但手术后医生又告诉郭玲玲另一个坏消息:“琪琪眼部的肿瘤可能已经转移。”
病情复发已无钱医治
琪琪的爸爸丁永战几年前就在湘潭某建材市场当销售员,琪琪做完手术后,他把妻子和女儿接到湘潭,在电厂新村内租下了一间民房。“琪琪术后恢复还不错,除了老公上班,我还找了一份工作,一边帮人看店一边带孩子。”但是好景不长,10月开始,琪琪的右腮慢慢鼓起一个大包,“她疼起来整晚睡不着,老抓住我的手让我摸她腮边的肿块。”郭玲玲心疼地问女儿:“这个包疼不疼?”女儿总是摇头,“我知道她怕我担心,也怕上医院,毕竟上次手术的疼痛让她记忆犹新。”
女儿病发后,郭玲玲只能辞工,带着女儿在湘潭的医院看病,“医生的说法几乎一致,肿瘤转移了,琪琪必须住院接受化疗,否则有生命危险。”说到这里,郭玲玲要向我们下跪,她失声痛哭地说:“我知道,琪琪能活多久谁也说不上,但是我不想放弃。”
最大愿望是上幼儿园
眼睛看不见,琪琪比一般孩子胆小、敏感,就像妈妈的小尾巴,一刻也不肯离开;但身体情况较好的时候,琪琪和同龄的孩子一样爱笑爱唱,她虽然看不见,但却每天尖着耳朵聆听电厂幼儿园播放的童谣,自己还学会了不少,“她最喜欢的就是《小苹果》,能随着音乐跳舞。”郭玲玲让琪琪给我们表演。
懂事的琪琪摸索着走到客厅中央,边唱边跳,稚嫩的童音,略显笨拙的动作,看得我们眼眶湿润,“她常常跟我说,妈妈,我好想去幼儿园读书,我想跟小朋友一起玩。”郭玲玲无奈地说,这么简单的愿望,做母亲的却不能帮她实现,“我们现在连琪琪住院的钱都凑不到,更别提交幼儿园的费用了,再说,孩子看不见,没有哪家幼儿园敢收她。”
琪琪不懂,她的病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每拖上一天,离死神就更近一步,热情善良的读者朋友,如果您想给琪琪献上一份爱心,请拨打湘潭晚报热线58266666,一起帮助琪琪走出生命的阴霾,寻找更美的明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