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蔬菜将可查“前世今生”
10月1日起,我市着手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预计明年9月试运行
建成后,肉类、蔬菜有望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记者 唐岱

9月18日,市民在超市里选购肉类和蔬菜。(记者 欧阳天
摄)
在菜市场买菜,到饭店就餐时,你是否担心自己买到或者吃到的蔬菜、肉类有问题?如果知道它们的“出生地”,流通领域的各个环节也了如指掌,这样你是否会觉得安心点?
昨天,我们从市商务局了解到,由他们牵头建设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以下简称“追溯体系”)10月1日起将正式进入建设期,预计明年9月试运行。这套体系全部建成后,肉类、蔬菜有望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蔬菜肉类将“有迹可循”
所谓“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具体操作是由“181”体系组成,也就是1个城市管理平台、8类流通节点子系统、1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其中8类流通节点子系统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令人咂舌。
以生猪养殖这个流通节点为例,每一头保育的小猪都将佩戴耳挂式智能电子标识,并配有生猪养殖功能卡。两者的结合,使每一头小猪的体征外貌、吃的什么饲料、是否生过疾病、用药的成分等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同时,每一头小猪的生长过程都将全程在实时远程视频监控下。
而当生猪进入到定点屠宰这个流通节点后,屠宰厂加工车间的轨滑轮将应用电子标签技术,读取生猪身上的电子芯片,并将信息连接到流通环节的下游——肉品专卖店、大型连锁超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团体采购单位等。之后,屠宰厂配备的激光灼刻系统,将在猪肉上灼刻不可擦除、更改的激光标识,流通环节的下游通过读取激光标识将一一对应出相关信息。
追溯体系明年9月投入试运行
“一旦市民食用了猪肉发生问题,我们可以往流通环节的上游层层追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迅速查出来!”市商务局局长黄韧介绍,“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数据可分析、责任可追究”是建立追溯系统的初衷,这一套先进的食品安全流通管理体系正在全国推广试点,目前湖南省仅有长沙、湘潭两市获批成为追溯体系的试点城市。
“10月1日以后,追溯体系将进入采购招标阶段。”黄韧表示,自2013年11月26日,我市成为全国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第四批试点城市以来,商务局计划在我市城区内,打造一个涵盖城区1个生猪养殖场、1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1个批发市场、4个配送中心、5个标准化农贸市场、3家大中型连锁超市(67家门店)、10家团体采购单位、39个专卖店的追溯体系,这个体系将在2015年9月投入试运行。此后,将逐步增加纳入追溯体系的肉菜流通节点数量,力争在2017年我市标准化菜市场和团体采购单位的覆盖率达到50%。预计在2020年,我市城区将建成一个全面完整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使其真正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马路市场”和私屠滥宰将成“拦路虎”
尽管我市追溯体系马上就要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但一些困难仍不可回避,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马路市场”的繁荣和私屠滥宰现象的存在。
9月18日下午,我们通过走访发现,雨湖区、岳塘区两地各大农贸市场外的“马路市场”都格外繁荣。除此之外,河东大道煤机厂出口、河东大道建设路口建设银行旁、砂子岭宝庆路沿线等处,“马路市场”也非常活跃。“马路市场”的这些菜贩肉贩基本是无证经营,未能纳入有效的监管范畴。走访中我们还发现,因为种种原因,九华和昭山目前并未开展定点屠宰,当地市场销售的肉类基本都是私屠滥宰的“白板肉”。“马路市场”的繁荣和“白板肉”的流通,势必影响我市追溯体系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