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魅影子戏
文/图 记者 陈旭东

勤学还需苦练,伴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影偶在吴渊的手中翩翩起舞。
8月29日,伴随着阵阵喧嚣的锣鼓,古韵悠扬的唱腔响起,一台传统的湘潭影子戏在雨湖区响塘乡方石村一间普通农家大院内上演。影子戏的表演者是“80后”青年吴渊和他的爷爷吴升平。
爷爷独创“吹胡子瞪眼”、“面部提拉机关”等技巧能让影偶的表情更加
栩栩如生。吴渊学习时,需要从不同角度观察爷爷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吴升平是湖南知名的影子戏民间艺人。作为传统的湘潭吴氏影子戏第20代传人,他还是影偶道具制作“异形刀法”的优秀传人,从艺近70年。他秉承宋代素纸雕簇的技艺特色和演出传统,从影偶的制作、舞台的搭建、影偶的操作、乐器的演奏和剧本的搜集整理等方面,都能完整地再现宋代影戏的风貌。
吴氏影子戏二十二代传人吴渊和二十代传人吴升平
随着时间的迁移,盛极一时的湘潭影子戏渐渐走向衰落,从业人员仅剩下几十人,文化部已将湘、陕、冀、甘4省捆绑为“中国皮影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尽管传统影子戏市场日
渐萎缩,吴渊与爷爷吴升平仍然执着地坚守着小小戏台
4年前,为了弘扬和继承湘潭吴氏影子戏艺术,在吴升平的召唤下,毕业于中南大学法律专业的吴渊,毅然放弃了深圳的高薪工作,回到湘潭,与爷爷共同学习、研究湘潭影子戏。
影偶具有典型的南方影子戏风格。脸谱部分采用在胶片上
彩绘的“七分脸”,与北方“五分脸”有较大区别。
4年过去了,勤学苦练的吴渊已经掌握纸影“异形刀法”的精髓和影子戏的操作等基本技艺,成为湘潭吴氏影子戏第22代传人。

学习纸影“异形刀法”的精巧
今年8月,吴渊与爷爷合著、字数达70万字的《湘潭地方影子戏》正式出版。这本收集了影子戏剧本、剧目唱词120曲、包含影偶造型、脸谱、纸影制作步骤、纸影戏舞台搭建等细节,将湘潭影子戏完整地呈现出来,对保护湘潭影子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笔一划细致入微
现在,吴渊把一些纸影戏的演唱录制成光盘,配上字幕,收集起来。他说,他和爷爷正在筹办“中国私人纸影博物馆”,要让影子戏回归到民间社会,在现代的灯影中流光溢彩。
吴渊和爷爷整理影子戏影偶、脸谱等,筹办纸影博物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