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爷爷“爸爸”郑国兴

(2014-06-18 10:14:21)

爷爷“爸爸”郑国兴
       
■记者  王超


爷爷“爸爸”郑国兴

“父子”情深(记者 陈旭东摄)

 

    56岁的郑国兴,是岳塘区岳塘街道菊花塘社区一名普通的保洁员。在他身后,每天都会跟着一个管他叫“爸爸”的小男孩。男孩今年4岁,比郑国兴整整小了52岁。本应以“爷孙”相称的两人,为何会成为“父子”呢?事情,还得从两年前发生的一起惨案说起。

 

    2012年9月26日下午,因家庭矛盾,郑国兴的儿子与儿媳发生激烈争吵,失去理智的儿子误将儿媳杀害。案发后,儿子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这一年,郑国兴54岁,他的孙子小龙刚好两岁。

 

    惨剧发生后,郑国兴独自一人承担起了抚养小龙的重任。为了让孙子过上更好的生活,目不识丁的他再次上岗,成为了社区一名临聘保洁员。

 

    刚上班那段时间,因担心孙子年龄太小,郑国兴不放心将他一人留在家中。于是,他找来一块废旧的木板搭在垃圾车前,为小龙亲手定制了一张临时“坐凳”,平时就拉着他一起干活。

 

    “跟着我风吹日晒,孩子吃了不少苦。”郑国兴一直在心里埋怨自己,他恨自己不能像其他家长那样,给小龙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所以,他总是想着法子来“补偿”小龙。这其中,就包括那个经历无数次思想斗争做下的决定——让小龙管他叫“爸爸”。

 

    儿子、儿媳的事,是郑国兴心头永远的痛。直到现在,他仍认为儿子之所以犯下那样的大错,与其读书太少有莫大关系。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生活已经很紧张的郑国兴还是咬咬牙,将小龙送到了附近的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

 

    此后,郑国兴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床去扫街,中途回来为孙子做早饭,洗漱,穿衣,再赶在8点前送孙子去幼儿园上学。

 

    “低保金加上我扫地、捡垃圾的收入,每月最多1000元。而孙子每个月的学费就得用去700多元。”郑国兴告诉我们,因为条件有限,小龙至今都没进过超市、商场,最贵的一件玩具也未超过10元钱。爷孙俩平时穿的衣服、鞋子,多为邻居赠与,要么就是他从垃圾堆里捡的。但生活的困窘,一点也不影响他们获得快乐。

 

    下午4点,是小龙放学的时间。幼儿园门前的过道上挤满了各种小车、摩托,只有郑国兴是拖着垃圾车去接孩子。

 

    “爸爸,我在这!”透过教室窗口,眼尖的小龙很快就发现了“爸爸”的身影。他叫着喊着跑出教室,一把扑在了郑国兴怀中。

 

    “爸爸,今天……”一路上,小龙与郑国兴有说有笑,享受着最美好的人间“父爱”。他们身后的家长和同学可能不知道,小龙嘴中的“爸爸”,他们眼前这位瘦高的男人,其实并不是小龙的亲生父亲。

 

    “在别人面前,我都说是小龙的爸爸,我不想让孩子生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里。”郑国兴说,他今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等到祖孙三代团聚的那一天。

 

爷爷“爸爸”郑国兴

爷爷郑国兴的垃圾车载着孙子小龙(记者 陈旭东 摄)

 

 

爷爷“爸爸”郑国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