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起来,碧水蓝天不是梦
■我市近日公布《湘潭市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湘潭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力争到2015年流域水质实现初步好转,到2017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提高20%
记者 廖艳霞
莲城湛蓝的天空 (竖戈
摄)
碧水蓝天是全市人们共同的美好憧憬。为了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湘潭,近日,我市公布了《湘潭市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湘潭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要求依法关停高污染、高耗能的“低、小、散”企业,对潜在环境危害风险大、升级改造困难的企业,在2015年前逐步予以淘汰。到2015年,湘潭市大气环境优良率将达到61.8%,到2017年达到71.8%。
保护“母亲河”
力争到2015年流域水质实现初步好转
【目标】
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主要任务为“堵源头”,确保2015年底前,流域企业污水稳定达标排放,沿岸1公里内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退出到位,涉重金属企业数量和重金属污染排放量都比2008年下降50%,局部地区水质恶化得到彻底遏制,流域水质实现初步好转。
【措施】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从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计划”了解到,大力推进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是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依法关停高污染、高耗能的‘低、小、散’企业,对于潜在环境危害风险大、升级改造困难的企业,在2015年底前将逐步予以淘汰退出。”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计划成效,市政府依据职责详细分解了各项任务,今年需要企业关闭淘汰项目共计43个,其中扎实推进竹埠港地区重点污染企业退出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
“竹埠港老工业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长期的化工生产,该区域企业排出的废水、废气、废渣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离子对湘江、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市环保局这名负责人介绍,目前,为全力抓好竹埠港“退二进三”工作,要求关停的28家企业中,截至4月9日,已经有24家企业签订关停协议,其他4家企业,其中一家已全面停产,两家将于10月1日前关停。
关停24家企业后,竹埠港区域的环境污染程度较关停前大大减轻,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经监测,全年共减少用电量约4000万度,减少废水排放约160万吨,减少用煤约2.5万吨,二氧化硫等废气减少75%以上等等。
对于重点行业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我市还将严格控制敏感区域高污染高风险行业环境准入,湘江流域干流两岸各20公里范围内不再新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和外排水污染及重金属项目,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为了达成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我市还将大力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和排污口截污、雨污分流和初期雨水截流改造工作,系统提高城镇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效率。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力争到2015年,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县级市及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75%以上。此外,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网箱养殖污染防治和加强尾矿库、渣场环境安全隐患整治以及全面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都是重要举措。
【声音】
多年关注湘江水质的市人大代表、湘潭环保协会副理事长王国祥表示,根据他对湘江水质的持续关注所作出的判断,目前,流域内企业大多数稳定达标排放,因此,到2015年,确保流域企业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的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在计划实施方案2014年任务分解表中,沿岸1公里内畜禽养殖退出项目涉及湘潭县71户畜禽养殖项目退出、雨湖区174户畜禽养殖项目退出等,并具体了要求退出的栏舍面积和总投资金额。但在王国祥看来,沿岸1公里内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退出到位,存在一定难度。他认为有这样具体明确的计划很不错,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早退出、相对较低环境标准、有奖励,晚退出、高环境标准、无奖励”的原则步步推进。
王国祥认为,总的来说,有些目标实现有一定困难可以理解,但是环境保护一定要有时间表,讲到哪做到哪。他认为政府按目标,依据具体步骤一步步扎实推进,环境一定能不断改善。他希望政府承诺老百姓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以此来逐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白鹭在湘江追逐嬉戏(竖戈
摄)
向雾霾宣战
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市空气质量总体明显改善
【现状】
雾霾是会呼吸的痛!不管你关不关注,它不时在那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自我市去年1月1日正式对外公布PM2.5数值以来,按照国家环保部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评价统计,2013年湘潭城市空气累计监测365天,优良天数为189天,优良率为51.8%。其中空气质量为优的34天,良155天,轻度污染92天,中度污染35天,重度污染45天,严重污染4天。去年全年,湘潭平均7至8天经历一次重污染过程。
【目标】
通过3年努力,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形成大气污染综合工作机制;力争通过5年努力,全市空气质量总体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到2015年,湘潭市大气环境优良率比2013年提高10%,到2017年,湘潭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提高20%。
【措施】
今年2月,省环保厅公布了长株潭城市环境空气PM2.5源解析工作活动阶段性成果。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环境空气呈现典型的复合污染特征,三市PM2.5的来源基本相似,其中对PM2.5“贡献”最大的为机动车尾气,“贡献率”近25%。因此,统筹城市交通管理,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我市将完成城区公交运行体制改革,淘汰、整治所有排放不达标、持续排放黑烟或其他明显可见污染物的公交车辆(包括城市公交、城际客运)。”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空气质量是全社会的事,希望通过全市人们共同努力,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到2017年底,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在淘汰排放不达标车辆的同时,相关部门将加强油品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车用汽、柴油行为。
“今年,我市将完善机动车环保管理制度,对不符合现行国家阶段性排放标准的机动车不得在我市生产、销售、进口及转入,公安交警部门对相关车辆不予办理上户、过户手续,新购置机动车注册登记应领取环保标志。”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6月底前,城区主要路段将实施“黄标车”限行。至2015年底,湘潭将淘汰8000台“黄标车”,提前淘汰机关事业单位的“黄标车”,淘汰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到2017年底,基本淘汰全市范围的“黄标车”。
此外,为了提高空气质量,我市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污染治理,深化面源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强化基础能力,健全监控和应急体系。
【声音】
湘潭市环保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气象条件较好,今年1-3月,湘潭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1.1%,优于去年。
持续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拍摄天空、记录PM2.5两年的环保志愿者“摄瘾无边”(网名)肖湘平说,这主要是气象条件好,偏于污染物扩散,比如3月,雨水天气多,空气质量就好。
肖湘平认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愿望是好的,但是要实现有一定困难,因为机动车数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多,除非政府加大对工业污染的监管,减少工业污染排放。此外,他认为,空气质量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事,希望大家尽量绿色出行,少开私家车,短距离最好步行,共同守护蓝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