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失败,200多万元欠款回收无门,自己反欠下外债近300万元
10年过去,他还清了270万元,“剩下的60岁之前一定还清”
57岁老潘的10年还债路
■ 胡乐
每年春节前,潘尧生会把一年的收入分成99份,用于还债。10年了,潘尧生账簿上的债主越来越少,账簿也越来越薄。近300万元的债务,如今已还清了270万元。
3月10日,潘尧生在小女儿的陪同下,去长沙的医院做检查,57岁的他已经患上早期冠心病。过几天,他又会开着大货车上路,驾驶室放着随时急救用的“救心丸”。他说,要保证在60岁之前还清所有的债务。
创业失败欠下近300万债务后,再次创业,再次失败,房子被抵债,住废弃的厂房,开货车全国各地跑运输,慢慢还债。这10年,潘尧生的人生,比平常人多了些波澜。
【重创】
年纳税上百万的企业轰然倒闭
开着小轿车的农民企业家负债近300万
潘尧生出生于醴陵市王仙镇一个农村家庭。1981年,退伍回家的潘尧生边在家务农,边在镇上的企业打工。1992年,潘尧生和另外三个人合伙开办了一个纸箱厂,每人入股2万元。
“纸箱厂赚了点钱,我们想赚大钱,就准备搞造纸厂。”潘尧生说,从1995年开始,他们陆续买了20多亩地,建起了造纸厂。“每年赚的钱全部投入到企业,而且还找不少亲朋好友借了钱,就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1999年到2001年,造纸厂效益非常好,年纳税上百万元。”赚了钱,潘尧生的日子也好过了,他买了小轿车,还在醴陵市区买了商品房。
不过,2001年后,由于合伙人在管理方面存在意见分歧,以及受环保政策的影响,潘尧生的造纸厂开始走下坡路。“2003年,我提出退股,大股东同意了,但只打了一张120多万的欠条给我。”潘尧生说,这张巨额欠条,加上客户欠的货款,有200多万元。因此,对于先前借来扩大生产的近300万元债务,他并不担心。
然而,2004年,大股东跑路,造纸厂倒闭,加上客户不还钱,欠下近300万债务的潘尧生被逼到了绝境。
【绝境】
房子全被抵债,再创业屡受挫
全家搬进了废弃破厂房
近三百万的债务并不是一个小数目。潘尧生最开始的想法是再次创业。
2004年,潘尧生开始和别人合伙开采铁矿石。但因为铁矿石价格下跌,投进去的钱几乎打了水漂。2006年,潘尧生买了一辆二手货车(雇人开车),在广西拉土方,亏本一万多元。潘尧生自己在惠州养猪,亏本五六万元。
“实在拿不出钱还债,只好把在市区的商品房抵给了债主,后来老家一栋临街的房子也给了债主。”说到此处,这位年近60岁的老人潸然泪下。“早就承诺了大女儿,市区的房子是给她做嫁妆的,但没有办法。两个女儿出嫁,都没有嫁妆,我也不敢收女婿的聘礼。”2007年,潘尧生带着妻子女儿住进了荒废的造纸厂,这一住就是4年。“由于厂子四处透风,我只能用木板隔成一间间的小房子。”直到小女儿和女婿买了新房,潘尧生一家才离开造纸厂。
【还债】
大年初一凌晨4点出门跑运输
每年赚的钱平分给99位债主
再次创业失败,潘尧生只能靠开货车跑运输赚钱还债。
“总共欠了99个人的债,一下子还不清,只好把每年赚的钱平均分成99份。到了年底,每个人还一点,慢慢来。”潘尧生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年每个债主可以还2000元;生意差的时候,每个债主只能还50元。“不管多少,我都坚持每年还一点。”
潘尧生有一本账簿,上面有99个“债主”的名单,每人列一个户头,每一笔还款都记得清清楚楚。记者发现,在这个账簿的第一页,99个债主名字后面有不少画了勾,但还有13个名字后面没有任何记号。
“画了勾的,是已经还清了债的。没有做记号的,是还没有还清的。后面那些汇款单,是我通过银行汇款还的债,给那些不住在醴陵的债主。”10年过去了,房子抵了,小轿车也没有了,但潘尧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清了270多万元。
今年大年初一凌晨4点,年近60岁的潘尧生就出去拉货了。“春节期间愿意拉货的司机少,我要趁这个时候多赚点钱。”
最近生意比较淡,潘尧生利用在家休息的时间,去医院打了点滴。常年的劳累奔波,让他的心脏不堪重负。“我也想休息,可是债还没还清,再过几年我就60岁了。如果我能动,我一定要在60岁之前把债还清,绝不留一分钱的债给女儿。”
【感恩】
“只有一个人要了2万元利息,还有几个朋友少要了几万元债”
最令老潘夫妇感动的,是债主们的宽容理解。“我家欠这么多钱,却从来没有人看不起我们,都对我们很客气。还钱的时候,人家还客气地说声‘谢谢’。”潘尧生的妻子李秀萍说。
家住王仙镇的徐美谊,是潘尧生的朋友兼债主。潘尧生从他那里借了10万元,不过已经在2011年还清了。“刚开始肯定会担心他还不起,我们的钱毕竟也是血汗钱。但大家看他没有跑,而且每年都还一点,也就安心了。”徐美谊说,得知潘尧生跑运输的公司是3个月结一次账,遇到潘尧生没钱加油时,自己还会主动借钱给他。
不仅如此,大部分债主们都主动免去了利息钱。“只有一个人要了我2万元的利息,还有几个朋友少要了我几万元的债。”潘尧生说。(《株洲晚报》供稿)
【还债轨迹】
1992年,潘尧生和另外三个人合伙开办纸箱厂,每人入股2万元。
1995年,纸箱厂转型为造纸厂,潘尧生借钱扩大生产规模。
2003年,纸箱厂走下坡路,潘尧生退股,收到一张120多万元的欠条。潘尧生身背近300万的债务。
2004年,造纸厂倒闭,大股东跑路。为还债,潘尧生投资铁矿,随后遭遇铁矿石价格下跌,至今只拿回1万元的分红。
2006年,潘尧生辗转张家界、广西、惠州等地做生意,均亏本。在醴陵市区的房子抵给债主。
2007年,每年赚的钱,平分给99个债主。
2014年,还剩28万元债,已经57岁的潘尧生,仍在外开货车,他说保证60岁之前还清所有债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