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领到助学款后转捐他人
■她说,他们的家庭更困难,比自己更需要救助
■入学后将申请奖学金,尽量自食其力,减轻家人负担
记者 谭丽 通讯员 章娜
本报讯
家境贫寒,在社区的帮助下申请到助学款后,家住岳塘区建设路街道霞光社区的龙薇(化名)做出感人之举:将5000元助学款转捐给其他寒门学子。9月4日,问及当初为何做出那样的决定,龙薇说:“他们比我更需要救助。”
家境贫寒 乐于助人
今年高考,18岁的龙薇考上了成都体育学院。接到通知书的时候,一家人又喜又忧:喜的是女儿顺利考上了大学,忧的是几千元的学费到哪里筹。
龙薇的母亲身体不好,无法外出工作,家里的开支全靠父亲一个人在外打工维持。
“我家里经济上虽不富裕,但是女儿从不抱怨,学习上很努力”,龙薇的父亲告诉我们,从小学开始,女儿的学习成绩就一直不错,从没让家长操过心。
在周围邻居的眼里,龙薇不仅学习成绩好,还很爱帮助别人,“谁家里的小孩学习上需要辅导,只要找她,她肯定会上门帮助”。
社区帮助 拿到助学款
霞光社区得知龙薇的情况后,帮助她申报了助学款。
和龙薇同时申报助学款的还有社区另一名家境贫困的学生彭怡,因学费没着落甚至有了放弃读书的念头。看到这种情况后,龙薇当场向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放弃这次申报的机会,让给彭怡。最终由于彭怡不符合申报条件,她的心愿没有达成。
8月底,龙薇收到了5000元助学款。在现场,她感受到了许多好心人对她的关爱,也因此知道有更多比她还困难的学子需要帮助。
转捐爱心款 传递爱心
回家后,龙薇有了转捐助学款的想法。之后,她找到霞光社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我的家庭情况不好,但是还有比我更需要帮助的。”
社区的工作人员很感动,并表示愿意帮助她完成心愿。
通过社区的摸底调查,同社区的刘朕和彭怡比较符合条件。他们都是社区低保家庭子女,家庭比较困难,两人继续上学成了难题。由于学费没有筹集到,彭怡的父亲也一度很遗憾,“开学就要1万多,打算不让彭怡上学了。”而刘朕的父亲也是靠看守单车棚为生,家中没什么积蓄,正在到处借钱,希望能凑够儿子开学的费用。
龙薇得知二人的情况后,转赠给他们每人1000元,余下的3000元,她表示会分批用于社区其他贫困学子身上,希望他们能顺利走进学校,完成学业。
龙薇的爱心也感染了受助的学生刘朕、彭怡。随即,两人找到霞光社区工作人员,主动要求加入社区志愿者组织,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对话当事人
自家的经济情况并不好,一家三口的生活都是靠父亲在外打工来勉强维持。好不容易申请到的助学金转手就捐给了别人,龙薇心里是怎么想的?9月4日,记者(以下简称“记”)与龙薇(以下简称“龙”)进行了交流。
记:你本身家庭就比较困难,为什么还要把这笔善款捐给他人?
龙:当时在社区填写申报表的时候,我得知彭怡家的情况比我们家还差,虽然考取的并不是好学校,如果因为没有钱就失去上学的机会,我觉得很可惜。虽然钱不多,但是能帮他们解决一点是一点,希望他们能和我一样继续读书深造。
记:那你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怎么办?
龙:我考取的是二本,学费还不算太高,再说我的成绩还可以,入学后,可以申请奖学金,总之我会力所能及地自食其力,尽量不给社会增加负担,也可以减轻父母的压力。
记:父母支持吗?
龙:当时拿到助学金回家后,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他们非常支持,尤其是妈妈,她信佛,平常就经常教我做人一定要善良。
记:为什么不愿意让我们写出全名?
龙:我觉得这没什么,碰到这种情况,大家都会这么做的。现在社会上好人很多,他们比我更值得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