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老师+8个学生=1所学校
今年已是他在这里任教的第39年,58岁的他说,如
果有需要,退休后他愿意留在学校奉献自己的余生
■文/图 记者 龙珊苡
江宪平在为学生授课
这里没有宽阔的操场,也没有明亮的教室,学生的课桌和老师的讲台也已被岁月留下了难以抹去的痕迹,教室的窗户玻璃很多已经支离破碎,一阵风吹过,教室里便会出现“嘎吱嘎吱”的声响。可是,即便这样,教室里的8位还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似乎浑然不觉,仍认认真真地听着江老师的讲课。
“江老师跟我们讲,读书能够改变命运,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走出这个偏僻的农村。”学校一位不满8岁的学生的一句话,让我们感触颇多。
让孩子走出这个偏僻的农村,这正是湘乡市中沙镇云居小学校长江宪平最大的心愿。可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如此渴望走出农村的人,却已在这所偏僻的农村小学默默奉献了39年。
当地村民告诉我们,其实江老师完全有机会离开农村,可是为了孩子,他选择了留下。
只有1位老师和8名学生的学校
走进学校,
“云居小学”4个大字在岁月的磨砺和风雨的侵蚀中已经渐渐褪了色,校舍和周边日新月异的变迁相比,显得有些陈旧。而江宪平的办公室则更显“萧条”,一张已被磨去了桌角的办公桌、一张已经破败不堪的床、两条硬板凳和一些书籍便是这里的全部。
教室倒也宽敞,大约30平米,仅坐着8名学生,这也是目前学校里唯一的几名学生。其实,上世纪80年代,云居小学还算得上是学生较多的小学,除了云居村,中沙镇道常村、西冲村、洞上村的孩子也都在这里念书。1994年起,学校的生源慢慢减少,到2000年初,学生人数从之前的一两百人减少到了几十人。
那几年,中沙镇别的农村小学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有关部门决定撤并部分农村小学,云居小学就是其中之一,当地的学龄儿童被就近规划到上沙完小和中沙镇完小就读。然而,洞上村和云居村的孩子如果到上沙完小或中沙镇完小读书,走路单程就得花一个多小时,父母则在外打工根本没时间接送。
因此,许多家长找到江宪平,希望他能留下来任教,让孩子们能在村里念完小学一年级,长大一点再到较远的学校走读。
撤并农村小学是江宪平离开农村的一次好机会,可想到孩子,江宪平欣然留下,并得到了教育部门的准许。那年,还是2005年。
转眼8年过去了,江宪平独自迎来又送走了一批批学生,多的时候一届有20多个,少的时候只有几个。
妻子是学校的免费保姆
云居小学共有8名学生,6名女生2名男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全都是留守儿童。
“这8个孩子里面有7个小孩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只有一个孩子的父亲在家。”江宪平告诉我们,这些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有些孩子过于调皮,有些孩子则十分内向,这事曾一度让他伤透了脑筋。
可江宪平坚信,只要有爱,孩子们总会被感化的。
2005年,镇上的一些学校撤并后,别的老师都离开了,就只剩下他一个人留在学校。可年幼的孩子除了要在学习上获得帮助外,生活上的帮助也少不了,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为了能照顾好这些学生,他让妻子刘伟英放下了家务活,到学校给孩子们当起免费保姆。孩子们的衣服打湿了,他让妻子帮他们烘干;孩子没有带饭到学校,他让妻子给学生煮免费的午餐;孩子不舒服,因要上课抽不开身的他自掏腰包让妻子带着学生去看病。
这样的日子,刘伟英已经坚持了8年,可她从来没有从学校领过一分钱的工资。然而,他们家里的负担并不轻,儿子刚大学毕业,家里的房子还曾3次遭遇塌方。江宪平几十年的教书生涯,不但没有存下一分钱积蓄,还欠了10多万元的债务。
“欠了债慢慢还,但孩子的前途不能耽误。”江宪平说,他教过的学生当中,有出国留学的、有生意成功人士,也有像他一样从事教育事业的,每每看到自己的学生取得一些可喜的成绩,他就觉得十分自豪。
他愿意一辈子坚守
“优秀教育工作者”、“语文科目教学成果一等奖”、“数学科目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成绩的获得,见证了江宪平39年小学教学的辛劳付出。
“我已经教过两代人了,现在班上的学生都是我学生的孩子。”江宪平是中沙镇云居村人,
1974年高中毕业后,一直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他选择了到自己的村上担任代课教师,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97年,他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
“之前,我们的学校位于村子的一个山坡上,一到冬天,寒风刺骨。”江宪平说,由于自己的腿脚不灵便,遇上下雨下雪天,摔跤是常有的事。摔倒了,爬起来,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这里。
1988年,学校从山顶搬到到村庄,教学条件也有了一些好转,可从湘乡市到这里还是需要1个多小时的车程,外面的老师还是不愿意到这里来。
“很多年轻的老师一到这里就哭,外面调过来的老师呆在这里最长也不会超过一年。”学校的老师差不多一年一换,江宪平却是近40年都没离开过。
“你怎么不想办法离开呢?”我们问。
“这是我的家乡,如果我自己都不愿意留下来,别人则更不愿意来了,孩子们怎么办?”江宪平告诉我们,其实,他也有走出去的想法,而且有好几次机会可以到更好更大的学校去教书,可为了村子里的孩子,他都主动放弃了。
2005年,江宪平一个人掌管学校的所有事务后,却并没有因为老师少了而减少课程的开设。语文、数学、地理、美术、体育、思品,低年级应有的课程一样都不少。学校上午8点开课,下午3点半放学,每天6节课,这与其他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江老师单独教学的这8年里,学校从来没有缺过一节课。”当地一位村民告诉我们,江老师对学生十分负责,就连他母亲去世了,他都坚持到学校上课,家里的房子因山体滑坡,被泥石冲垮了,第二天他照样到学校去上课。
江宪平的妻子刘伟英还告诉我们,去年,丈夫得了慢性结肠炎,医生建议要休息半年以上,可看病回来后他根本不吱声,哪怕上课的时候疼得腰都直不起来,还说医生检查了没事。直到放暑假后,他才将病历本拿出来。暑假结束后,他又坚持要出院,回到学校坚持上课。
如今,江宪平已经58岁了,再过两年,就到了退休的年纪。
“等你退休了,孩子们怎么办?”我们问。
“如果没人愿意来,这里需要我的话,我愿意继续留在这里。”江宪平说,只要他还能走得动,只要大家需要他,他会一直坚守在这里,为孩子们奉献自己的余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