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女子义务清扫公厕21年
公厕环境差,岳塘区下摄司街道迎东社区的严建君主动承担起了清扫工作
记者 廖艳霞 通讯员 田金平 刘伟
严建君在打扫公厕 (记者 欧阳天 摄)
4月12日早上6点,岳塘区下摄司街道迎东社区49岁的严建君起床后,和往常一样,第一件事就是去清扫公厕。清扫完厕所后,她又匆忙地炖汤,为住院的丈夫准备早餐。
严建君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她的右背明显比左背高。可就是这个个子矮小的女子,为工厂家属区义务清扫公厕21年。
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扫公厕
严建君是原岳塘蔬菜公司的下岗职工,1992年,她随丈夫从板塘铺搬到原湘潭调速电机厂,这里属于迎东社区,是城乡交界地带,工厂家属区整栋楼房都没有厕所,几十户人家只能公用旁边一所小厕所。
“那时,公厕没人扫,喷臭的,根本不敢走近。”在这里住了30多年的邻居谢峥这样描述。严建君见到这种情况,想到邻居们都要使用公共厕所,而且,楼房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她便义务地负责起了公厕的卫生清扫工作。
如今,她住的这栋有5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已经成了危房,下雨就漏得不可开交。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已经搬走了。由于条件不好,她家一直住在这,她也一直坚持扫公厕,这一干就是21年。
她总赶在最早起床扫公厕,晚上也要清扫一遍才放心地睡去。由于公厕门口是一个垃圾堆放池,有一边没有围墙,风一吹,垃圾遍地飞。这样的天气,严建君就一遍一遍地扫。
“再累,也要坚持!”
今年4月4日,严建君的丈夫突然因为患有肝硬化入院,严建君更加忙碌了。
她每天6点钟准时起床,扫公厕,搞饭菜,搞卫生,给丈夫送饭菜。在医院,还要陪丈夫做各种检查。忙完这些,她又要匆忙回家做饭菜。
“他只能喝点汤,饭要煮烂,外面买的不合适,再说,也没钱。”自夫妻俩都下岗后,他们只能在外打点零工。严建君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大部分时间就在家里。丈夫的住院费用还是双方姊妹凑的。
严建君每天奔波于家庭与医院之间,非常辛苦,即便这样也没影响她的义务清扫,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们这些人,就像一家人,他们很关心我,这是我应该做的。”
得知情况后,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将为他们夫妇二人提供就业岗位,切实解决她家的困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