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感觉新变化】
小巷居民告诉我们——
路好走了,心情也好了
■记者 李涛

小巷的路面变成了柏油路(记者 陈旭东 摄)
随着今年“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接近尾声,206条曾经坑洼、幽暗、肮脏的小街小巷陆续换上了“新装”。连日来,我们走街串巷发现,这一工程得到市民广泛好评。
路好走了,心情也好了
“现在的路真是好走多啦!这么多年,这条路终于修好了。”住在雨湖区城正街原针织厂宿舍的张菊崇娭毑说。
城正里路连着熙春路和老县政府,仅400余米,两侧却住着原针织厂和船厂1300多户、3000多口居民。原来这里是“冬走冰,夏趟水,春秋走泥坑”,道路艰苦难行让这里的居民怨声不止。
今年76岁的张菊崇,在当地住了40多年,是最早住进这里的人家之一。随着住户越来越多,路也越来越难走。“每天行人、摩托不晓得好多,泥巴路上坑坑洼洼,摩托车一过,脏水溅起老高。”
这条曾经冬天结冰、夏天和泥、雨天淌水的小巷,如今变得平坦、整洁。走在3米多宽的水泥路面上,张菊崇告诉我们,“现在道路好走了,心情也顺畅多了!”
设施改善了,生活方便了
与张娭毑类似,居住在杨梅洲3条小街沿线的130多户居民,也在今年岁末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生活。
24日上午,记者在杨梅洲直街1、直街2和公园横街3条小街看到,改造后的街巷不仅铺设了3米多宽的水泥路面,还配备了路灯等基础设施,并对排水系统进行了改善,长达650米的改造工程让杨梅洲400多户居民中的130户直接受益。
说起以前的老路,街上的居民们记忆犹新。
今年60岁的陈新明说,这几条老路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一直没有进行过维护修整,给当地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大不便,“遇到下雨天,积水差不多都没过脚踝了。”
“现在好多了,不仅路好走了,设施也改善了,可谓‘路平、水畅、灯亮’,老百姓的生活也更方便了。”陈新明说。
形象漂亮了,幸福感强了
说起新运河路带来的好处,附近居民程新捷的第一反应是,“接送小孩上下学方便多了。开车再不用担心路上的坑了。”
运河路位于岳塘区中洲路街道运河社区,连接湘机中、小学及苗苗幼儿园,是当地人出行的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加上下水道堵塞,马路坑坑洼洼,下雨积水,天晴有灰,居民出行很不方便。
如今,经过提质改造,新运河路的下水道管网已全部更换,路面全部整修并铺上了柏油,道路两旁重新种植了绿化带,一条崭新的运河示范路呈现在居民面前。
“现在路漂亮了,出行方便了,幸福感强了!”在程新捷看来,这些变化,真正体现了人本思想。
“五改”开启湘潭城市建设新高潮
工程建设包括,潭邵路等3处城区出入口的改造,和平路等9条主次干道的改造,206条背街小巷改造并打造10条标准化街巷,25条城区道路杆线入地改造,36条人行道改造
记者 李涛

整改后的社区环境大为改善(记者 陈旭东 摄)
今年,我市花大精力,进行周密谋划,统筹安排60余亿元用于中心城区建设,投入力度之大、领导力度之大历史空前。“五改”工程就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共投资4个多亿。
“五改”让城市更靓丽
6月19日,我市中心城区重点市政项目“五改”工程开工。
今年的“五改”工程建设包括,潭邵路等3处城区出入口的改造,和平路等9条主次干道的改造,206条背街小巷改造并打造10条标准化街巷,25条城区道路杆线入地改造,36条人行道改造。
关于建设的目标,“五改”总指挥长黄平良曾描述过,城区出入口要通达快捷、主次干道要亮洁绿美、背街小巷要路平水畅、人行道要平整舒适、电力杆线要安全美观。
总言之,就是通过“五改”工程,让城市更加靓丽,主次干道破损不堪、人行道高低不平、背街小巷脏乱破旧、架空线密如蛛网等现象基本得到改观,让老百姓能够更加安全、顺畅地行走。
道路更宽、更平
如今,“五改”工程已竣工,只剩下几处围挡没有拆。12月24日,记者来到几个已经改造过的主次干道进行体验。
在建设南、北路上,在河东大道(建鑫广场—板摄路口)等主次干线路段,我们看到的是一条条崭新的、乌黑的柏油马路。的士司机黄师傅说,“在新马路上开车就是舒服,路面平坦多了。”
在一些道路上,虽然表面上只看到路面被翻新,其实路面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提高。如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需求等因素,这次列入提质改造的出入口、主次干道,就充分考虑了目前道路承载能力不高的因素,提高了设计标准,有些道路的负载能力达到了100吨左右。
人行道更平、更畅
在建设南路人行道上,我们看到人行道采用红黄灰等颜色相间的吸水砖进行铺设,给人以整洁、鲜亮的感觉。
“搞得好呢!”一位正在建设南路清扫的环卫工人段艳芬说,以前的人行道采用的是白色水泥砖,现在新铺了吸水砖,路面平坦多了,也好看多了。
据了解,为增加人行道的使用寿命,在本次人行道的改造上,“五改”指挥部采用了两种办法。对于路幅8米宽以上的人行道,设置停车区域,铺设15厘米厚的混凝土,再在其上使用高标准吸水砖,路幅8米宽以下的人行道,设置非停车区域,采用一般标准吸水砖或水磨石板,在人行道口设置麻石障碍球、障碍柱,防止车辆驶入碾压。
本次“五改”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杆线入地。
各种管道虽然深埋地下,看不到,但是这项工作可以避免今后的人行道路被年年开挖、任意开挖。
今年,杆线入地工程完成的是土建工程,电力部门和其他杆线部门将在今后两年内全面完成入地改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