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江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标签:
文化 |
“这是江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记者
2011年12月31日,贯通湘江风光带河东段的滨江路正式通车。从那天起,家住岳塘区宝塔街道江边村的许佩兰每天早晚都要去江边走走。
这些年,有关湘江边的一切变化,许佩兰再清楚不过了。她在这里长大,后来结婚生子也没离开这片土地。如今,许佩兰已经60岁了。每当和外面的人谈起湘江边的生活,她总有说不完的话。
在许佩兰小的时候,那时的湘江大堤还很低,就比水平面高一点。天气好时,许佩兰经常和同伴们到湘江边嬉戏,大家一起比赛看谁的扁担草扯得多,然后把扁担草装在簸箕里担回家喂猪。
最让许佩兰怀念的是,在她20多岁那会儿,离她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建了一个码头,很多人从码头这边坐船去河西,最开始大家坐的是竹筏子,后来才有了小轮船。
……
随着时间往后推移,为了抗洪固堤,堤坡堆得越来越高。这些场景只能在许佩兰的记忆中浮现了。
对许佩兰和附近的居民来说,很长一段时间,江边只有一条泥巴路,下雨天出门就是一身泥。堤岸上没有一盏路灯,每到晚上,这里总是漆黑的一片。
经过7年的建设,如今,江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风光带建成后,岸边的路修得又宽又好,绿化景观带建得非常漂亮。”许佩兰说,每当夜幕降临,江边亮堂堂的,大家都到这里散步、跳广场舞,热闹极了。“真没想到,有一天这里会成为江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湘江风光带:又一个休闲的好地方
记者
贯通湘江风光带河东段的滨江路通车将近一年。通车后,对附近的村民来说,他们生活的环境更美了;对湘潭的市民来说,他们又多了一个散步休闲的好地方。
结束了一段时间的阴雨天气,12月19日上午,有了暖暖的冬阳。趁着好天气,我们专程驱车前往湘江风光带,感受这阳光下的美景。
主题雕塑+
汽车从东湖路驶向湘江边,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硕大的红色主题雕塑——《湘潭之光》。整个雕塑长28米、宽9米、高21.5米,由38个钢架组成,总重量达70吨。它以“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为设计主题,呈放射状,刚劲有力,中间一颗金色的“太阳”,寓意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升起了一轮火红的太阳,迸发出万丈光芒,照亮神州大地。
主雕塑前,滨江路铺设的双向六车道沥青路面,向两端延伸,给人以视野开阔、心旷神怡之感。湘江风光带河东中心城区段,从湘江一大桥到铁路桥约有4公里,我们乘车来回行驶了20分钟,一路上风格迥异的5大风景区尽收眼底。
“虹滩湿地公园”区,结合原有地形,设计3处不同的低洼湿地,分为生态湿地保护区、湿地实践体验区和湿地休闲茶座区;“新天水韵广场”区结合船运文化的历史,通过打造特色水景、特色船运雕塑、户外表演舞台、休闲酒吧街等景观元素展现新时代的活力;“红色新天地”区里有红色记忆雕塑草坪、将军豪迈雕塑草坪和一系列的红色记忆小品雕塑,并将市民健身空间融入其中;还有描绘新生活的“炫舞时代风情”区和体现民俗文化与休闲生活相结合的“虹韵湘情民俗文化公园”区……
河东湘江风光带工程总投资88431万
湘江风光带(河东城区段)全长11.4公里,起于湘江一大桥上游800米处,止于上瑞高速竹埠港公路桥下,分中心城区段和近郊段设计建设。其中,中心城区段4公里按100米宽规划建设,自江岸依次布置:15米滨江人行观光道、45米绿化景观带(含绿化堤坡)、40米城市道路(双向六车道);近郊段自上瑞高速公路桥至湘黔铁路桥7.4公里,滨江路变为双向二车道。工程概算总投资88431万元。
自2004年启动堤防工程建设,2010年7月道路工程、2011年1月景观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以来,湘江风光带(河东城区段)项目累计土地征用1262亩、拆迁房屋面积11.7万平方米,完成土方填筑267万立方米、沥青路面14.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6万平方米、铺装面积17.25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