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亚时间:2011年7月29日5:40分
星期五 小雨
北京时间: 2011年7月29日13:40分 星期五
晴
■中国维和警察 本报特约通讯员 胡红章
我们都在倒时差
利比里亚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八个小时,祖国的中午,在利比里亚却已是凌晨时分。现在,我们人在蒙罗维亚,生物钟却还停留在北京时间。时差让队员们晚上睡得很不安稳,经常会在半夜醒来。当我凌晨伏案写作维和日记的时候,祖国的中午正艳阳高照。
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
中国驻利比里亚大使馆环境优雅、舒适。大使自豪地告诉我们,在利比里亚,最好的地方就是中国大使馆!这连美国大使馆都不能比。在这个遥远的国度,看着大使馆内熠熠生辉的国徽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心里感觉分外踏实温暖。
联合国民事官员王老师说:“在国内,我们说爱国多少有点虚,但在国外,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自己的爱国心。”当1994年利比里亚还处于内战时期时,王老师就在这里担任军事观察员,后来又考入联合国成为了民事官员。他的人生历程极富传奇色彩,我期待慢慢地挖掘他的故事。
与“老外”打交道
昨天一早,乌克兰人Roman开着一辆小巴来接我们前往“Greenbuilding”进行短暂的培训。这幢大楼是每一位联合国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光临”的地方,楼房外观很不起眼,保安系统却很完备。培训中,一位身材矮小的菲律宾人Salmen给我们介绍了蒙罗维亚的大致情形,并告诫我们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与我们同时接受岗前培训的还有三个约旦人。
当天的岗前培训课程完成后,我们开始办理冗长而又繁杂的工作手续。联合国设计的智能表格,细致得让人崩溃,办理手续时都只能逐个进去。一名尼泊尔人见我们等得无聊,便主动走过来与我们说话,谈些他在这里的生活。
为浙江警队饯行
浙江警队马上要回国了,与我们的工作交接将是他们未来两天内最主要的事情。为他们准备的送行晚宴设在离“你好,中国”宾馆不远处的长城饭店,这个饭店也是中国人开设的。长城饭店里古色古香的中式装修、满墙的水墨字画和地道的中国美食,让我们有种身在祖国的错觉。“他乡遇故知”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在异国他乡送别相同身份的浙江队友,心里的这种情愫更加浓烈。席间觥筹交错、推杯换盏,我们互相诉说着对祖国无尽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见习记者谷凤
整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