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危机中失望的人越来越多

分类: 杂谈 |
我们城市有个精神病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松树屋》,是由一家教会基金会组建的,那么的医生说,随着疫情的延迟,有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德国经济的马达隆隆地转响,营业额越升越高,工作位置有保障,专业人员需求量大,一切看上去都很好。突然,来了新冠病毒,让本来对经济很有信心的德国人成了玻璃心,易碎和易受伤。这个从一些角落里能很明显地感受到,比如,《松树屋》里的病人越来越多。看来,我的焦虑情绪不是唯一的案例,比我严重的更有人在。
那里的院长为了应付新情况,甚至在造新的房子来安置病人。在我们山地周围大约有600个心理医生,他们负责照顾50万个病人,
我们城市里目前的状况可以说是暴风骤雨来临之前的片刻安宁,因为这里的情况还没有严重起来。
医生也是人,他们也很害怕,在医院里被人传染上病毒。病人也是,有疼痛坚持不去医院,至少要憋一个星期,实在熬不过去了,才去医院。在许多采访中,主任医生、教授、院长都会讲述自己碰到过的惊人事件。比如,有个病人对新冠病毒实在是太害怕了,尽管胸口疼痛持续一星期,甚至有生命危险,也不愿意去医院。最后只好叫救护车去病人家里把他抬出来,这个病人有心梗。
在另一家大医院里,医生也说,病人突然之间少了许多,几乎全德国的医院都这样。特别是一些患有慢性病的病人看医生的人数大大地下降。还有看急诊的人也少许多,在病毒爆发之前,急诊室总是爆满。一月份的时候,医生就开始动脑筋,从哪里能够挖到病人。医生警告病人,不能无视症状,要及时与医生联系,有些病是耽误不得的。比如,心脏病。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很严重。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后处理很难,医生也没有办法。现在,德国医院决定,以前推迟的手术,现在又可以继续进行了。那个时候为了给病毒病人留下足够的空间,许多医院将一些不太紧急的手术都推掉了。我们城市最大的一家医院,为了消除病人的顾虑,他们将病毒病人区域另行隔开,进出都要有纸条,还要经过测试。精神病院也有很严格的检测系统,疫情刚发生的时候,那里有二个工作人员被感染了,但是后来都治愈了,而且没有传染给其它人。
据统计,疫情期间有很多人醉酒、精神病院长警告说:这是个危险的信号,经历了几周的紧张情绪和对生存的忧虑之后,许多人变得很敏感,神经质。还有些人整天闷闷不乐、有自杀的倾向。
接下来,我们当地的报纸会有连续报道,跟踪几家大医院的情况,敬请大家关注。
前一篇:生活在对家乡的忧虑中
后一篇:小镇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