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0月26日上午,我们赶着去参加了一个“知鱼”节目。
德国有一条河流叫Sieg,它流经我们北威州的波恩地区,是莱茵河的一条支流。Sieg这个意思是“快速的河流”,而我们所不知道的是,这条河流也是德国三文鱼的故乡。2013年起,德国政府致力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过去被人为破坏的这里的地理环境,让它重新返回自然状态,到底怎么个弄法?我们外行是无法懂得的,科学家自有一套方法;我们只知道,这是一件好事。

早上7点多,我们走过科隆火车站前的大广场,远处的晨曦发出红紫色的美丽炫晕。

科隆大教堂,在晨光中,威严地向我们叙说着什么。这里是我们的集合地点。

我们首先来到了Sieg河流地区的Buisdorf小村,为什么是这里?
因为这里有一个科学馆,它向我们解释一切关于德国大西洋鲑的奥秘。
我们从科学馆出发来到这个地方Unkelmuehle----《舅舅的水磨房》,这里有供鱼跳“龙门”的台阶,是Sieg河水域最宽阔的地方。改造后的台阶,让鱼儿更容易胜过障碍,到达自己的出生地。

它的一边是练习舢板的地方,这天是星期六早上,有许多的年轻人在这里练习。

它的另一边有一个观察鱼类的实验基地。

我们听工人给我们讲德国大西洋鲑的生活习性。
德国大西洋鲑在每年的秋天回到故乡,在Sieg河的上游产下鱼卵,然后由雄鱼对它们授精,比例大约是一条雄鱼对十条雌鱼。一条雌鱼可以产大约6千到8千的鱼籽,在它们洄游到德国故乡之前,已经经历了大约5千5百公里的游程,一路上历经千辛万难,只为回到家乡,找到那个它,养出后代,壮丽去世。因为是从下游往上游回逆,所以碰到障碍时,就要跳所谓的“龙门”,鲑鱼跳龙门的本领很高,可以跳跃1,5米的障碍,比我强多了,呵呵。我大约可以跳90公分。小时候,体育课勉强及格。
三文鱼从进入河口后要回到上流,必须依靠自己的游泳能力,它们为了完成生殖任务而用的力气是非常强大的,为了飞越瀑布和堰坝等横在河流中的障碍物,必须用极强的游泳能力,以达到冲出水面,跳过障碍物的目的。它们一到了淡水就停止摄食,所以自离开海洋进入江河以后,体重就渐渐地减轻。
比如德国的大西洋鲑鱼从格陵兰岛出发,来到自己的出生地--德国Sieg,一路上耗尽了一半的体重和全部的精力,这时大约还剩2公斤左右的体重,大西洋鲑鱼在来到这个小渔村Buisdorf后,它们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一般它们产籽都喜欢产在石头堆里。从前这里有成千上万的大西洋鲑鱼和鳟鱼洄游,由于人类的原因,近年来只有几百条,但是人们庆幸,毕竟还有鱼儿洄游到家乡。这其中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人类喜欢修筑水库,挡住了鱼儿们回家的路。从前人比我们幸福,可以在这里观察到壮观的鲑鱼跳“龙门”的景象。今天的人只有非常非常之幸运,才能偶尔看到一条鱼,在那里跳。
后来,我有机会在网上看一段四分钟的视频:在苏格兰的一条激流中,鱼儿们奋不顾身地跳跃。有些鱼儿力气不够,跳得不够高,上去了有被浪打下来的,有被水冲下来的;有些鱼儿像优秀的运动员,跳得又高又飘,越过去了,但是大多数是被打下来了。。。。。。我们观看的人只能干着急,一点都帮不上忙。但是鱼儿们不灰心,一直在那里不停地试跳。跳的时候,不是单凭体力,也要凭运气,如果真好有一条缝,那里水流不太遄激,就过去了。这些鱼儿要消耗多少的体力,才能达成目标?它们已经是超越了自己的极限。是上帝把密码刻在鱼儿的DNA中,所以,它们拼命地要洄游,真让人感动。中国话里有一句成语叫”力争上游“,大约就是指鱼儿们的这种精神吧?可嘉的精神。
能够冲回出生地的鱼儿都是勇士!

记得小时候,读到过一本儿童书《小鲤鱼跳龙门》,当时以为是大人随便编的故事,哄哄小孩儿。没想到,大自然里真有鱼儿跳“龙门”的现象。不过,在德国的Sieg流域,跳龙门的鱼儿不是小鲤鱼,而是大西洋鲑鱼、鳟鱼和五月鱼。
大西洋鲑在家乡出生后,慢慢朝着大海进发,它们胸怀大志,力抵风浪,要去看外面的世界,它们也许会去英伦三岛、去冰岛;也许会去格陵兰岛,或者去其它的海域。。。。。。但是,当它们长大成壮年之后,它们心里想念的只有故乡。于是,在几年后的秋天,仿佛一声号令,成千上万的大西洋鲑鱼,又一股风儿般地洄游,路上要经过许多磨难,但是都阻挡不了回家的决心。这多么地令我感动啊。
听说,它们也有自己的社群,来自同一家乡的鱼儿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大西洋鲑鱼一般的成长过程是:从淡水河进入大海,再从大海回到淡水河。这过程可不简单,它们的器官都要经历过变化,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听专家说,从淡水河进入盐水的大海比之从大海回归淡水河要容易。
当它们在淡水中生活的时候,身体是鲑红色的,当它们进入大海时,身体就会变成银蓝色,大自然是不是太神奇了?当它们回到故乡繁殖时,雄鱼会变成浅绿色和梭形,并且有着尖锐的牙齿,太令人惊奇了。鱼类中,雄鱼要比雌鱼长得漂亮。因为它们各自的功能不同,雄鱼要吸引雌鱼,而雌鱼的目标只是培育后代,外表不重要。雄鱼和雌鱼是分工合作的,雄鱼负责授精负责建立鱼娃娃的家,雌鱼负责产卵负责为这些家盖房顶。任务完成后,它们就壮丽地赴死。
至于,那些鱼儿凭借什么奇特的功能,在万里迢迢的水域中,不迷失方向,一路逆行,找到自己的出生地,一直是个谜。像我这样的路痴,走几公里就会迷失方向,真的要向鱼儿们致敬!

美丽的Sieg河风景,这里是Sieg河流入莱茵河的汇合地。
那么,这些鱼的寿命又如何呢?大约它们会在淡水流域过上四五年,它们在出生地长到一岁左右时,就开始离家出门。四五年的这段时间称为幼鱼,随后它们就进发去了大西洋。在大西洋生活了数年之后就要开始回归,旅程一般在3月至6月开始。当它们开始进入江河时由于在海洋中储存了充足的养分,那时的鲑鱼具有健康而优美的形状和鲜明的银白色。这段时间,也是它们损失最大的时间:因为这是人类捕捉三文鱼的时间;也是它们被天敌一路上消灭的阶段。一条鲑鱼要长成大鱼,也是很不容易的。它们只有在长到半斤之上,才不会被其它的鱼类吃掉。因此,大西洋鲑鱼的生存率只有14%左右。
在看展览时看到一副照片,印象很深刻:渔码头上躺着成千上万吨的三文鱼,这是人类在作孽啊。据说那个时候的捕获量是每年80万条。还有一些其它的原因,比如水土流失、水质变差,令三文鱼没有足够的猎物,也令三文鱼无法产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很难再看到三文鱼跳龙门的原因了。希望我们的后代,不要再失去曾经的乐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