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悲剧女画家

(2018-09-20 01:08:29)
分类: 艺术
http://vdh.netgate1.net/media/Mutter_und_Kind_web_235_235x330.jpg

Wuppertal的博物馆 von der Heydt是世界上一流的博物馆,已经成功地展出过一系列轰动的展览,比如莫奈的画。那里的负责人也是一流的,这是我们的幸福,可以在家门口就看到世界名画。这个博物馆的建成,起因于这个城市的大银行家Von der Heydt,他不仅有钱,也热爱艺术,生前收藏了许多名画,死后以他的名义建了个艺术馆,捐出大部分藏品,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博物馆的基础。

可惜,负责人说过,也许再办一个画展就结束了,因为经济效益不好。太遗憾了。


从这个月的九日,他们展出了一个女画家的作品,这个人很有才华,她的作品介于印象派和现代派之间,是表现主义前期的代表者。她16岁起学画,仅仅画了十四年就死去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画了750幅油画,1000多幅素描,13幅版画,能得到这样的高度成就,很了不起啊。我喜欢她的色彩,她的简洁的表现力。在英国她去帮助亲戚管家时,得到一个富有的舅舅的支持,去学画,每天要画6个小时石膏像,本来她是计划在伦敦呆一年的,但是半年她就回家了,原因是想家,还有同舅妈合不来。回家后,她在私人老师那里继续学画,在这里,她开始画真人模特儿,这段时间,她还画了自画像和她姐姐的像,而且她的父母帮助她在家里建了画室,有一次,她看见一个种菜的妇女疲倦地靠着她家的篱笆睡去,她就画这个女人,还没有画完,女人醒了,把她痛骂一顿。由于她在大学期间学习优秀,毕业后,她的有钱的舅舅奖励她去挪威旅行,在那里她认识了著名的画家Munch(就是画名画《喊叫》的艺术家)。有一次,她在不来梅参观一个画展,喜欢上了其中的一幅画,没有想到,这个画家以后会成为她的丈夫。在柏林,她参加了一个六周的女画家培训班,她可以住在她的大姨妈家里,正确地说是在1896年的四月至五月。十月,她开始了一年半的女画家职业培训,学习画肖像、风景和裸体,这段时间,她住在另一个姨妈家和舅舅家。这所艺术学院声誉很好,学费也贵,感谢这些亲戚的大度,还有母亲的支持,她的母亲为了有钱付学费,把家里的一间房子出租给人,以增加收入。第一年的学习是画模特儿,只有掌握了这个技巧的学生,才能进入正式的课程,她成功了。之后她画了很多的肖像,她的老师很赏识她,也建议她去巴黎。她四度去巴黎学画,碰到过那个时代最优秀的画家和雕塑家:梵高、高更、罗丹、塞尚等等,她还有一批艺术家朋友围绕在身边,艺术家们是需要交流和被肯定的,她的画风开始不被理解,连她的老师都不明白她,问她:你画的东西,真的是你眼睛看到的吗?在她最后一次去巴黎时,她很兴奋地写信给她的姐姐,她认为自己会成功,会成为一个有真正艺术成就的画家。她在晚期渐渐地被朋友接受了。在她回不来梅参观亲戚婚礼的时候,她同柏林的艺术家朋友去了Worpswede, 随后又去了柏林继续学习,看来当一个画家真不容易,学习学习,学无止境。后来,她也去过德累斯顿的皇家花园,看名家的画,比如莫奈,西斯莱,罗丹等等。在柏林的学习期间,她花许多时间去博物馆,也认识了不少艺术家朋友。那期间,她追随德国中世纪的画家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派。这之后,她有许多时间在Worpswede度过,她喜欢那里的风景和孤独感,还有大批的艺术家居住,她常常同她的好朋友一起去徒步旅行。她的短短的一生就是不停地自己画画,然后去巴黎上课进修。她的一些亲戚对她真好,他们没有子女,死后把遗产赠给她,为了实现她去巴黎进修的愿望。

长期勤奋的工作和节约的生活,严重伤害了她的健康,她知道,她的生命不会长久。但是,艺术家是为艺术献身的,他们不会就此停止工作。
她后来同一个比她大十多岁的画家结婚,可能多数出于经济的原因。有趣的是,结婚前,在父母的逼迫下参加了一个学习烹调的课程,原来女画家还比如普通的家庭妇女,不会做饭,但是她没有完成课程。后来,她同老公的关系不好,在婚姻第五个年头同老公分手,自己一个人去巴黎继续学画,老公到是没有嫌弃她,继续资助她。可能出于经济的原因,她又回到了老公的身边,那时,她已经三十岁了,她很想当一回母亲,终于,她怀孕了,生下一个女儿,可是十多天后,就因为肺血栓而去世,年仅31岁,一个有才华的女画家就这么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如果,她事先知道结果,她会如何选择?当母亲?还是继续画她热爱的画?她的一生中就卖出了五幅画,如果没有她的丈夫,她如何活?她的丈夫理解她的艺术,在她死后同朋友们一起为她的画整理目录,多次举办画展,还出版了她的信件和日记,使得世界认识这个优秀的女画家,这种在世界上非常少有的品种。

她的名字叫Paula Modersohn-Becker,她死去的小村叫Worpswede,是个艺术家小村,靠近德国的不来梅港,那是一个类似法国枫丹白露的地方,是一群画家,为了摆脱死板的学院派画风,寻找大自然的光,而来到这里落户的,这里风景美丽,至今还保持这个传统,有180多个艺术家这里落脚,还有许多画廊,我无论如何要去看一次哦。在不来梅也有她的博物馆,这二地相差不远,可以放在一起看。

不知在哪次的旅行中,我就“认识”了这个女画家,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看了她的画,觉得真好,朴实亲切,像梵高,又像米勒。她的色彩浓郁平实和谐美丽。后来,在妇女小组,我们讨论女权问题,说起100多年前的德国女性,饱受压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女人学画,无法去艺术学院,那里只能收男生,所以Paula Modersohn-Becker只能跟私人老师学画,后来又跑去巴黎学画,同她的女朋友一起去。因为那里有一所学院收女士,但是在巴黎的日子很苦。记得,这些都是玛格瑞塔告诉我的。所以,我记住了这个女画家。我觉得,她嫁给她的老公,更多的是因为经济原因。但是,这世界上的很多婚姻不是这样的吗?女人哪天没有做到经济独立,就谈不上爱情不爱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