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日记2014(17)----宝山闻道院


标签:
娱乐日记时光闹市多好 |
分类: 故乡 |

宝山闻道院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还有一个更大的困扰,它时不时地不开放。
所以在去的前一晚,非常地纠结。
但志在必得,所以第二天一早,还是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闻道院的建筑,属于徽州风格。
上海人能够足不出沪,而见到货真价实的徽州民居,真是有福了。

这里的建筑,都是私人老板去当地寻觅得来的。
即便在当地,也很少能见到它们的踪影了。

工程浩大,但我庆幸,有人在做文化传承的工作。

原来这里是私人会所,不对外开放。
前一阵子,上海将私人会所都取缔了。所以我们有了这次的眼福。

中国的城镇街坊,都有立牌坊的规矩。

牌坊的细节,可惜匾额上的字没有了。

院内收集的花砖。

如果我拥有这么张雕花床,该有多好!
闻道院内很安静,有多处这样的宅院。

又一座牌坊。


牌坊的细节。


在一家内部餐厅里,所见到的一块奇玉。
好像一块大肥肉。
餐厅不接待散客,只接待团体,只接受预订。
他们不设菜单,只提供不同的价格,按照规格,菜谱由餐厅帮你定制。
想在里面撮一顿的想法破灭了。看网上的评论,在里面吃的是环境和气氛,菜的味道一般般。

小桥流水。

另一种的楼阁。
这些宅邸里面都住了些什么人?那么神秘。

幸好,有一座茶馆开放,让我们能够从内部领略到徽州艺术的精华。

大堂。
这里本来应该是天井,因为商业用途,他们将顶封起来,变成了大堂。

华丽的木雕。

走廊。

老式家具。

回廊。
这里应该是写古典小说作家,可以大肆发挥想象力的地方。
这一隔隔的空间,住过多少才子佳人,发生过多少情事典故。

假日里来旅游的一家人。

这个小资美女,带着80多岁的父亲母亲,来这里参观徽州民居。
倒是很有孝心。

廊桥柳树,江南风情。

这个就是闻道院的核心,闻道院的名字,应该是由它而来。
可能是某个富人收集名人字画的地方。
可惜也是大门紧闭。

别具一格的墙门。
![]() 小溪里的三朵莲 |
![]() |
![]() |

还在搭建中的古建筑。

游客问询中心。
这是一座别致的雕楼。
参观闻道院,应该说是这次在上海访问的最大收获。非常喜欢那些建筑。
当然照片是经过删选的。看上去有种曲径通幽处的意境。
实际的感觉,闻道院建得还是有点乱,布局和设计有不妥之处。
但是闻道院的地点选择是对的。
远离闹市,交通不便,可以避免大量的游客和喧哗。
重复一遍:我庆幸,有人在做文化传承的工作。

出了闻道院,我们来到宝山罗店镇。
主干街道上锣鼓喧天,号召人们去买降价的黄金。
又是漫天的灰尘。赶紧躲到老街厢去。

看到这样的店铺很亲切。

有些生活用品,已经难觅它们的踪影了。

乡民们将被子晒在过桥上。
时代变了,生活习惯还是没变。
前一篇:介绍一首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