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姑娘伊雯


标签:
伊雯印度管风琴弗丽琴使徒信经文化 |
分类: 杂谈 |
http://s32.dawandastatic.com/Product/12093/12093222/big/1282330754-37.jpg?20120411190436
今天早上我们去教堂作礼拜,天气好得出奇,一路上,翠绿的树枝在风中飘动,叶片儿在阳光下悉悉碎碎地作响。坐在礼堂内,金色的阳光透过彩色玻璃页照到我们的脸上和身上,衣服和墙壁变得色彩斑斓,管风琴声在那里呜呜地响着,众人安静地坐在位置上。
一会儿,牧师请大家起来,背诵<<使徒信经>>,我不经意地将头望上一抬,我看到了二楼的坐位上伊雯的一张脸,黑黑瘦瘦,深陷的眼睛,尖尖的鼻子,典型的印度人形象。她的脸部好像一幅木刻,没有表情,前额的一络头发已经发白,身穿一件藏青色的上衣,里面是一件黑白格子的衬衣。天呢,我已经多久没看到她了啊,才四十多岁的她,怎么显得那样地老?
说起伊雯,有许多的故事,但多是同不幸连在一起。
她是个印度孤儿,很小的时候,她的养父母----一对没有儿女的德国夫妇,通过某个机构把她收养。她的养母叫弗利达,昵称弗丽琴。
弗丽琴同我的婆婆沾点表亲,在伊雯三岁的时候,有一次她们母女俩来我婆婆处作客,小小的伊雯看见钢琴就爬了上去,叮叮咚咚地敲了起来,打那以后她就喜欢上了那玩艺儿,她的养母见此就给她买了一架钢琴,送她去学音乐。
70年代初期,在德国的外国人不是很多,当时的德国社会还很保守,那时的外国人充其量还仅限于是欧洲人。所以当小伊雯开始上学时,她的民族背景,黑黑的皮肤,到处受到小孩子们的欺负。以致於小伊雯不停地换学校,后来听说她换到另一个城市舍林根去上学,他的养父必须每天一早开车送她去那里,放学再将她接回家。
小伊雯渐渐地地长大,不知她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她对这个世界是怎么看的?没有人知道,她从不说话,脸上永远没有笑容,看见熟人也不打招呼,她也从不穿女孩子的漂亮衣服,总是穿一身中性的服饰,不男不女。她也没有回过印度,去看看自己出生的地方。
可是伊雯的智商并不低,她去科隆读音乐学院,拿下了钢琴专业的文凭。这还不算,她又去学了管风琴专业,又拿下了一张文凭。毕业后,马上在我们教会里当上了管风琴乐师,一当就当了十二年。而她当年的同学好多都在寻寻觅觅,找不到工作。
后来他的养父死了,养母卧病在床,伊雯就将工作辞退,一心在家照顾养母。从此我们就再也见不到伊雯的面了。
论物质条件,伊雯真是要庆幸自己,在德国生活不知要比印度好上多少倍,这里山青水绿,福利又好,养父母还有一栋花园小洋房,养父曾是国家公务员,家中的一切都留给了伊雯,可是在她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幸福感。
弗丽琴有一次心思重重地对我婆婆说,她很担心伊雯的将来。伊雯没有亲近的朋友,也不交男友,她下定决心将自己的心对这个世界关闭。这个世界对不起她,她也决定不原谅这个世界,她决心就这样孤独地过日子,直至走完她的人生路。
可是上帝是没有偏见的,他爱每一个人,不管你的过去,也不管你的出生背景。今天在教堂里看到伊雯,我想她必定是碰到了难处,不过她也终于明白了一点,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接纳她的地方,还是有她可以支取力量的地方。所以她垮出了一步,尽管她依然选择远离人群,一个人跑到二楼去,但她毕竟离上帝近了一步。
可怜的伊雯,上帝会医治你的心灵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