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华
石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92
  • 关注人气:1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侃柴(151):拿孔雀蓝说事,谈谈历代仿柴窑

(2015-02-02 01:00:25)
标签:

柴窑

本文拿孔雀蓝仿柴窑说事,是因为孔雀蓝色是天蓝色,符合柴窑的天青色,并且更因为明清仿柴窑多为孔雀蓝窑器。


没有古文记载仿五代后周柴窑器始于何代,笔者认为五代以降的任何朝代都可以仿制柴窑器,但宋代早期除外,因为赵匡胤夺了后周的江山,是绝不会让后周柴窑继续烧造,更不敢有人违逆圣意,去仿制柴窑。另外,柴窑被追捧始于明代,在宋代绝不会被追捧仿制,因为其可能被认为是“亡国之器”,不吉祥。支持这一看法的证据是迄今尚为发现宋代烧制的单色孔雀蓝窑器。


最早仿柴窑可能始于金代。山西大同金代大道士阎德源墓出土过一对孔雀蓝黑花玉壶春瓶 (图1),笔者认为这对春瓶就是金代或宋晚的柴窑仿品。该对春瓶被认为是我国较早期的孔雀蓝制品,据说是金代或晚宋磁州窑所烧造。 为啥金代柴窑仿品不是单色的孔雀蓝器,而要搞些黑花在上面?原因可能是此时的人们还是认为柴窑是“亡国之器”,不能完全模仿,要加些黑花妆饰才能去除不吉之气,因黑色代表地狱,为肃杀之色。


大胆仿制柴窑应始于元代,此时的人们已无上述顾虑,这就是为啥现今还可以看到一些元代所烧制的单色孔雀蓝器的原因。只不过元代仿柴窑用的是陶土,没有柴窑烧造温度高,整器看起来比较粗糙。


明清仿柴窑开始兴盛,因为首次介绍柴窑的《格古要论》洪武版出版了,这时柴窑已不多见,藏界不断追捧,导致仿柴窑器大量出现。由于仿家不是完全了解柴窑器,所以仿品五花八门。1873年出版的《陶瓷艺术的历史》(History of the Ceramic Art)一书中提及,景德镇的清代官窑曾烧制过五代柴窑仿品,其主要特征为花瓶类器型上有一条浮雕样的龙,个别还有“雨过天青”四字的款识,其釉色为淡蓝色(图2.)。


民国初年仿柴窑更加兴盛,很多都是孔雀蓝瓷。现代仿柴窑器有孔雀蓝釉,也有钴蓝釉。从金代至明代,柴窑仿品无款识;到了清代仅有“雨过天青”一个款识;民国初年也只有“显德年制”一个款识;而今的仿柴窑却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款识,如“柴”字款,“大周”款,还有“官”字款等等。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柴窑的历史真实会不断被扭曲变形。


虽然仿品不等于真品,但仿品中应该有真品的影子。从历代仿柴窑的釉色看,多使用孔雀蓝釉,这提示五代后周柴窑器极可能是孔雀蓝窑器。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没有中国五代时期的孔雀蓝窑器,同时也没有五代后周柴窑,这两者绝不会是巧合,而可能是同一器物的缺失。

 

 

附图:

 

1.  金代仿柴窑

 http://s12/mw690/0023BVdRgy6PEasMBib7b&690


2.  “雨过天青”款

 http://s2/mw690/0023BVdRgy6PEaxmbjXa1&690


图3. 可能是元代仿柴窑

http://s5/mw690/0023BVdRgy6PFc0GLVa84&690

4.  明代仿柴窑

 http://s2/bmiddle/0023BVdRgy6PEaBxq3nc1&690

http://s13/bmiddle/0023BVdRgy6PEaCADwwfc&690

http://s14/bmiddle/0023BVdRgy6PEccXMiV3d&690


 5.  可能系民国初年仿柴窑。 “显德年款”仿柴器。台湾著名学者胡光麃所著的一本有关柴窑的书---《千年柴窯出土記》。本人经多方努力,从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搞到该书的所有彩色图片,但由于受版权保护,不能在此公布整图。可以发两张不清楚的局部照。


http://s16/bmiddle/0023BVdRgy6PEdZ3lHF7f&690



瓶口有“显德年制”款识

http://s9/bmiddle/0023BVdRgy6PEbGTnbG38&690

 6. 至图12. 清代仿柴窑。

http://s4/bmiddle/0023BVdRgy6PEbV22YP63&690

http://s13/bmiddle/0023BVdRgy6PEbWnfcg3c&690

http://s11/bmiddle/0023BVdRgy6PEc0vgcG5a&690



苏富比估价:30000-40000 美元

http://s3/mw690/0023BVdRgy6PEc5uy4O12&690

苏富比估价10000-15000 美元元

http://s3/mw690/0023BVdRgy6PEc9r2zE62&690


http://s11/bmiddle/0023BVdRgy6PEcaIxh8e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