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华
石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150
  • 关注人气:1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五代柴窑瓷器的特征》一文看“天青五彩”的剽窃行为

(2014-04-18 01:59:36)

天青五彩(网名)经常访问我的侃柴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aiyaotopic),笔者也偶尔访问过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3428590450_0_1.html)。笔者的博客开通时间是2010-12-0719:51天青五彩的博客开通时间是2013-05-0709:42 。本人每篇探柴博文的题目前都冠以侃柴二字。天青五彩的每篇探柴博文的题目前都冠以拾柴二字。虽有东施效颦之嫌,但也说得过去。当我看到他的博文里把笔者文章里的看法和观点改头换面的说成自已的原作时,也很生气,但考虑到大家都是探柴人,也就不想追究。可是,近日,笔者因探柴帖子的需要引用了天青五彩博客中的4张照片(见:http://bbs.wenwuchina.com/viewthread.php?tid=632306&extra=page=1),他不依不饶,要笔者征求他的意见,因此,笔者决定不再沉默,发此文以揭露天青五彩的丑恶行径。

公开发表的博文任何人都可以不征得博主同意而引用,只要注名出处及作者的姓名即可。这本是学术研究的惯例。特别是对误导读者的博文,不仅可以引用,而且还可以将其作为呈堂证据诉诸法律。本人引用天青五彩博客图片的原因是天青五彩就是靠这些照片上的不到代的东东,发表忽悠柴窑器特证的帖子,误导视听。为揭穿这个大忽悠,不仅要看他的文章,更要看他写这些文章所依据的标本。所以,笔者看不出引用天青五彩的图片有啥不对。

天青五彩对笔者的探柴观点和看法从不引用,而是改头换面后的赤裸裸剽窃。在他近日发表的《论五代柴窑瓷器的特征》一文(见附后)中,就有几处对笔者博文观点的剽窃,现分述如下

1. 笔者是最早提出鉴认五代后周柴窑只能按照曹昭《格古要论》对柴窑的记述,其他与《格古要论》记述不符的古文献都应放弃(见:《曹柴论是鉴定柴窑的唯一标准》发表时间:2012-11-2719:24: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150kk.html
,近日笔者还发文揭露一些探柴古文献的错误(《对记述柴窑的古文献的反思与批判》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1e1yy.html  发表时间:2014-03-23 08:34:15)。笔者发表这两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就是:寻找五代后周柴窑器只能一个古文献(即《格古要论》)鉴柴窑,这是笔者多年研究柴窑之谜的最重要成果。它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专家及网友们的综合多个古文献鉴柴窑的思路,即将一些论述柴窑的古文献综合在一起考虑,然后确定柴窑的特征,最后用这些综合在一起的特征来鉴认柴窑的观点。在笔者发表这种不同于前人鉴柴观点以前,没有任何探柴文章有这种观点,所有的探柴文章都是引用几个或几乎所有古文献来论述柴窑的特征。总之,一个古文献(即《格古要论》)鉴柴窑,是笔者首创的探柴成果。任何人要发表类似观点必须引用笔者的文章,否则,就是剽窃。天青五彩在其近日发表的
《论五代柴窑瓷器的特征》一文中开首就说:纵观古籍记载,我们有理由确定曹昭的《格古要论》是研究和寻找柴窑瓷器的主要依据。他不提其他古文献,似乎他是首次提出只能靠《格古要论》鉴定柴窑的人。这是改头换面后的剽窃行径!

2.笔者博文首次介绍了国外专家对柴窑呈色的看法,里面提到钴矿颗粒和蓝色结晶颗粒光散射呈色(见:《柴窑呈色工艺---瓷界一绝》 发表时间:2011-03-1609:08:5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0pm1q.htm
l


天青五彩在其《论五代柴窑瓷器的特征》一文中说:
柴窑釉色的呈色机理是晶体散射呈色这是赤裸裸的剽窃行径!

3.笔者近日发表了一篇题目为《确定柴窑器的呈色釉料比寻找其烧造窑址更重要》(发表时间:2014-02-1808:17:5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1djct.html
天青五彩在其《论五代柴窑瓷器的特征》一文中说:
研究柴窑只注重釉的颜色不注重呈色机理会陷入色的迷茫。这是改头换面后的剽窃行径!

4. “曹四点是笔者首次提出的说法(见:《曹柴论是鉴定柴窑的唯一标准》发表时间:2012-11-2719:24: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150kk.html
天青五彩在其所写的拾柴7”的博文中提出鉴定柴窑的
曹四点清两条。虽然内容稍有不同,其实也是改头换面后的剽窃行径。在《论五代柴窑瓷器的特征》一文中,他不敢提曹四点来了个曹四要,可有一处没来得及改,还是用了曹四点

5. “天青五彩既然能剽窃笔者的探柴观点,会不会在他的《论五代柴窑瓷器的特征》一文中也剽窃其他网友的探柴观点?请有关网友仔细查看。

总之,天青五彩用不到代的东东说事,忽悠柴窑器的特征。作为探柴者,这本不算啥大错,因为要识别一件千年窑器并非易事。可是此人学术道德有问题,耍小聪ming,用改头换面的手法将别人的探柴成果剽窃为己有。还恬不知耻地到处发帖张扬,真是可悲可恶!终将遗笑遗臭于探柴网坛。



————————————————————

附:天青五彩”的原文如下:

论五代柴窑瓷器的特征


作者:天青五彩                   


发表于 2014-4-716:22



纵观古籍记载,我们有理由确定曹昭的《格古要论》是研究和寻找柴窑瓷器的主要依据,《格古要论》柴窑条目的原文:“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
五代柴世宗执政时期,为满足宫廷用瓷,瓷界创烧了天青色、有细纹的瓷器,后世称为柴窑。因烧造时间短,存世极少,又因品极高,工艺和用料独特被誉为诸窑之冠,和这一时期的“秘色瓷”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两大传奇。柴窑的制瓷工艺承袭了晚唐时期的精华,在模压成型兼印花的工艺技术上有突破和发展,器型规范,用料考究,配方独特成为有宋以来青瓷制造的楷模。柴窑胎釉及精,釉中加入玻璃、玛瑙、诸金石等贵重晶体颗粒,所以瓷釉滋润透澈、晶莹细媚,呈现出天青系列的天青五色,就象雨过天晴云破处的自然景观,柴世宗御批“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柴瓷釉料配方独特,呈色机理和施釉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雨过天青的美秒效果。釉子在烧窑时产生流动,冷却后在釉表形成了细密如画的釉纹,出窑后釉收缩产生釉裂(冰裂纹),这两种纹的叠加又形成了奇幻的光效果。在施釉方法上采用了淋釉且施釉不到足的传统工艺,足部露胎,胎表面呈粗黄色。
由此可见,《格古要论》记载的柴瓷有四条必须要的基本特征,这四条必要的基本特征为:1、柴世宗时烧者,2、天青色滋润,3、细媚有细纹,4、多足粗黄土。我们称为“曹四要”,四要的具体解读如下:
一要、五代柴世宗时烧造:柴世宗在位时间只有五年(954-959年),这一时期柴窑烧造的瓷器才是五代柴世宗时烧造的柴瓷。由于柴窑窑址没有发现,存世柴瓷无准确定论,各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存在缺陷。曹昭说柴窑出北地,北地是指北方,还是指地名没有定论。柴窑窑址存在如下几种可能:
1、柴世宗新建窑厂创烧柴瓷,这种说法的可信度3颗星,建厂地址应该在河南,因为都城所在地河南不缺制瓷原料。
2、征集或者收购一个成熟的窑厂为御用窑厂,生产宫廷用柴瓷,这种说法可信度4颗星,征收范围可以是国内的成熟窑厂。
3、柴世宗专烧的玩瓷或祭祀柴瓷,这种说法可信度1颗星,窑址在皇城内或皇家砖瓦厂内建一小窑试烧柴瓷。
如果上述三种情况都不成立,那么柴瓷只能是贡御柴瓷了,宫廷用瓷由国内著名窑厂进贡或皇家定制,严格说这种贡瓷只能称柴瓷不能叫柴窑,在柴窑研究中这种情况的可信度只有1颗星。
上述那种情况与历史相吻合,有待考古的发现。在窑址没有发现之前,认定柴瓷主要以古籍记载为依据,以陶瓷发展规律为依托来寻找认定存世柴瓷。存世柴瓷一定要是五代柴窑烧造的柴瓷,工艺技术符合晚唐和五代时期的特征,在用料、器型、印花、雕塑等方面应有创新,釉的配方独特,能烧造出有细纹的瓷器。
二要、天青色滋润:柴窑釉色的呈色机理是晶体散射呈色,理论上柴窑的釉色可以是自然界存在的天然晶体的颜色和五代时可生产的色玻璃的颜色。古人尚青,在各种釉色中,以天青为最,雨过天青是柴窑的典型代表色。
柴窑釉色之瓣古来有之,今人更甚,曹《格》记为天青色,后有“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进一步诠释,“雨过天青”成为柴窑的典型代表色。但对这一“典型代表色”的理解随着时间的变更有着不同的见解。从“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结构和用词分析,是柴荣见到窑工呈送的瓷器样本后发出的感悟与批示。“处”字定格了釉色的自然参照物,“者般颜色”表明参照物不是纯一的一种颜色,是“者般颜色”,否则柴世宗会说“者一颜色”。什么样的釉色能使柴世宗发出如此感悟呢?就天空和云的关系不外乎三种现象:晴空万里、乌云密布、雨过天青云破处(天上飘着白云),既有云的白,又有天空的碧青这就是柴荣看到的瓷器。也就是说柴荣见到的瓷器是有云白和天青色组合的且有浓淡、深浅变化的天青釉色。
柴窑釉色的呈色机理,典定了柴窑釉色多样的可能性,研究柴窑只注重釉的颜色不注重呈色机理会陷入色的迷茫。认定柴窑瓷釉要从机理和呈色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呈色机理必须是晶体呈色,其次确定基釉是否古代无色透明的青瓷釉,三是釉色有深浅、浓淡的色度变化。不管那种釉色只要符合上述三条才可认定为疑似柴窑釉色。是不是柴釉还要看是否满足“细媚有细纹”的条件。认定柴窑要同时满足“曹四点”,缺一不可。
在五代遗留的玻璃母中有三种色(见下图),这三种色都有可能是柴瓷的疑似色。图中可以看出有曹昭记述的天青色,有乾隆说的黑色,或许还有照片中的白色。可能还有天蓝、豆绿等色,这要古籍记载和物证的比对才可确认。定窑有白定、紫定、黑定等品种,柴窑也有天青、青(黑)、天蓝等颜色。康熙青花又称青花五彩,是因色有浓淡之分,柴窑的天青色有深浅之分,尤如雨过天青,所以柴窑也能称为天青五彩。

三要、细媚有细纹:柴窑的细纹是由独特的配釉和烧成温度决定的,釉料在溶的壮态下其成份之间作相对运动冷却后在釉表形成的流动纹路。这种纹路如连续荡漾的水波纹,浑然一体,流动天成。如果找到一件五代生产的古窑器,只要釉表布满如水波一样的流动釉纹,那这件古窑器一定是五代柴窑器。

一直以来,柴窑的细纹没有引起更多研究者的注意,这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认为柴瓷的细纹就是古瓷中常见的开片,忽略了柴窑自然细纹的研究。瓷器中除了雕刻绘画的人工纹以外,自然形成的纹不外乎三种:一是开片,古青瓷普遍现象,以哥窑为代表;二是窑变釉,唐朝就有生产,以宋钧窑为代表,三是流釉纹,流釉是古青瓷的特征,能让流釉流出美丽的线条和图案唯有柴窑。在三种自然形成的釉纹中,开片是由于胎釉收缩比的不同造成的,本是窑病,世人喜欢也就成了特色。窑变釉的釉纹多为釉中呈色元素形成的放射状线纹的集合,纹和基釉对比明显。柴窑的釉纹是釉表因晶体流动形成的线条状细纹的图案,纹和釉浑然一体。开片和窑变明显突出一目了然,流釉由于纹釉没有色差对比,细微处不借助观察角度的变化是很难发现的,这也是人们忽略流釉纹的因素吧。柴窑不但有神奇的流釉纹,也有不错的开片,虽然柴窑将古青瓷发展到了峰,但也脱离不了青瓷的普遍特征,只不过有了自身的纹理特征。

柴瓷的细纹就是瓷釉在高温溶化后自然流动的痕迹,冷却后留下了运动轨迹,仔细观察可看到的细小纹路。因其细小又无色差,需要合适的光线和观察角度才能清楚地看到。古代没有放大镜,曹昭看到的是细纹,记述为“细媚有细纹”,清朝有人描述为如画的丝绢纹,这说明他们都见到过柴瓷。庆幸的是,今天我们有高倍放大镜和电脑等先进的设备,可以清楚地看到柴瓷细纹的真容。准确地说,柴瓷的细纹就是用特殊的釉料在烧制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釉纹,这种自然形成的如画的釉纹痕迹就是柴瓷的细纹。柴瓷的细纹如同定格在水面上的波纹(见下图),纹和釉浑然一体,细密的釉纹布满釉面,釉层越薄纹路越细密,有人称赞它如吴道子的画,我看一点也不为过。


四要:多足粗黄土:曹昭说柴瓷是”多足、粗黄、土”,“多足”是说施釉的方法,底釉的处理方式一般有三种,满釉的称“裹足”,刮去一圈釉的称“刮足”,施釉不到足的称“多足”,多足粗黄土中的
“多足” 就是这种施釉不到足底无釉的施釉方式,使底和近底部分无釉露胎。“粗黄”是指露胎处的表面现象,人们常说皮肤粗黄,土指的是胎。“多足粗黄土”的含义是“足底露出胎的部分表面粗糙呈现黄颜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是生产工艺采用施釉不到足的施釉方式,施釉近足又不到足所以称多足,二是底足及露胎部分表面有干燥及烧窑过程中留下的胎裂纹或窑粘,表面显的粗糙,三是呈现黄颜色,这种黄色是黄土渗入胎体形成的黄色。所以曹昭用“多足粗黄土”五个字告诉我们柴瓷的底足及露胎处的特征和呈色,同时也告诉我们施釉的工艺方法。
仔细研究一下《格古要论》,曹昭是将“釉”记述为“土脉”,将“胎”记述为“土”,例如记述官窑”有黑土者,谓之乌泥窑“,这里的”黑土“解释为”黑胎“。记述定窑时有”土俱白“,译为”胎俱白“。所以柴窑中的”粗黄土“正确解释为”粗黄胎“,粗黄是说胎体的表象和颜色,例如”皮肤粗黄“,这里可理解为”胎粗黄“。”多足粗黄土”简单地理解就是”施釉不到足的粗黄胎”。
上述四要是寻找和认定柴瓷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柴瓷的主要特征,完全符合上述四要特征的瓷器可以认定为柴窑瓷器,部分符合不能认定为柴窑瓷器。
柴窑瓷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沧桑,器身上必然留有使用磨损痕迹,釉面老化腐蚀痕迹,还可能有历代收藏家的记痕等等。所以,我们在寻找认定柴瓷时一定要尊重历史事实,反对崇拜神化,放弃利益目得,还原柴瓷真实,早日解开柴窑之迷。

 

 

-----------------

剽窃者:“天青五彩”的回帖:

 

1# chenshi      chenshi先生,你的帖子发的很好,这充分暴露出你的霸道和强盗行径,也充分证明了你有不可告人的野心和目得.早些时候我在你的一个帖子中说你的东西是现代臆造品,你让我滚出你的帖子,现在你引用我的照片,让你打个招呼,你不但不打招呼,还来了个恶人先告状,你可耻无赖都占了。
     回应你的帖子:你引用我照片的理由是:本人引用天青五彩博客图片的原因是天青五彩就是靠这些照片上的不到代的东东,发表忽悠柴窑器特证的帖子,误导视听。为揭穿这个大忽悠,不仅要看他的文章,更要看他写这些文章所依据的标本。所以,笔者看不出引用天青五彩的图片有啥不对。你想当柴窑研究的警察啊!这是你的霸道行径,懂不懂你!
    你说天青五彩对笔者的探柴观点和看法从不引用,而是改头换面后的赤裸裸剽窃。你这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你这是无赖行径,你直接用了我的照片,我只不过是想让你打个招呼,难道不对吗?这是谁在赤裸裸的剽窃,好好想想吧你!
    关于你说我《论五代柴窑瓷器的特征》一文有几处剽窃了你博文观点,回答你:
1、《格古要论》是古文献,不是你chenshi先生的,谁都有研究的权力,你说《格古要论》是研究柴窑的依据,别人就不能讲了,你想当强盗啊!     

2、晶体呈色是制瓷工艺,是中国人发明的,不是外国人的专利,你崇洋媚外啊!
3、就你那帖子中的破思想,我批都懒的批你,还剽窃你的,你太高估你自己了。
4、这条更是荒溏,你是不是想剽窃我的《论五代柴窑瓷器的特征》中的研究成果,这是不是你发此帖的不可告人的目得。

 

笔者回帖:

 

1.我的东西是现代臆造品,还是你的东东是现代臆造品,网友一看就明白,不多说。

2.我按学术惯例引用了你博客发表的4张图片,这合情合理,与你文中剽窃我的研究成果行为的性质截然不同。

3.《格古要论》是古文献,谁都可以引用,关键是不能照着别人的引用方式而引用!别人怎样引用,有无新思路,那是别人的成果。你不能信手拿来就用,这样的话就是学术上的剽窃,是严重的道德问题。

4.你说“晶体呈色是制瓷工艺,是中国人发明的,不是外国人的专利,你崇洋媚外啊!” 请你举出中国人(除了本人外),谁在本人博文发表前就发表过文章或著书,说:柴窑呈色是晶体光散射呈色?
本人时刻等待你的答复!

总之,你的回帖充分暴露出你作为剽窃者的无耻狡辩逻辑和不思悔改的学术流氓本性。

 

 

 先将剽窃者“天青五彩”的胡搅蛮缠回帖摘录如下:
“《格古要论》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历代研究者众多,你认识到《格古要论》是研究柴窑的主要依据,只能说明你认识的进步,怎么这一认识就变成了你chenshi的发明了?别人持相同的观点就成了剽窃你的观点了?目前国内柴窑爱好者大多持这种观点,难道持这种观点的人都要请示你chenshi的同意不成?”你的做法不是霸道是什么?简直是厚颜无耻,你有点自知之明行不!”

笔者回帖:


 

1.请你回答:在本人的有关博文发表前,有那一篇探柴文章里,在谈到鉴定柴窑时,只强调《格古要论》对柴窑的记述,而不提“四如”和“制精色异”等其它古文献对柴窑的记述?你见不到一篇!首次提出“只能用一个古文献,即《格古要论》来鉴定柴窑“是本人的研究结果,它完全不同于“综合运用多个古文献对柴窑特征的记述来鉴定柴窑”的传统思路。你经常访问我的侃柴博客,我的文章发表在前,你的文章发表在后,怎么就那么凑巧?你也只提《格古要论》对柴窑的记述,而不提“四如”和“制精色异”等其它古文献对柴窑的记述?再看你文中对我博客中其它观点的剽窃,谁都看得出你耍小聪ming改头换面的剽窃伎俩。

2.我近日发表的
《对记述柴窑的古文献的反思与批判》一文(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6479070101e1yy.html发表时间:2014-03-23 ,08:34:15)进一步阐述了为啥鉴定柴窑只能用《格古要论》而不能使用其它古文献的原由。你的文章发表晚于我的这篇文章,你的文中首句是:“纵观古籍记载,我们有理由确定曹昭的《格古要论》是研究和寻找柴窑瓷器的主要依据”,这句话细解的意思是:你通过“纵观古籍记载”六个字一下否定了其它古文献,所以才“有理由确定曹昭的格古要论》是研究和寻找柴窑瓷器的主要依据。”这和本人发表的《对记述柴窑的古文献的反思与批判》一文来强调《格古要论》在鉴柴方面的重要性如出一辙,这是多么高明的改头换面后的剽窃!不能不令人惊叹你剽窃手法之高明!试问你:在本人没发表这篇否定其它古文献的博文以前,你咋没有发表这样观点的博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