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华
石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91
  • 关注人气:1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2014-03-04 07:59:23)

笔者按:“jie123u” 网友在“中藏网”和他的新浪博客公布过他的许多“五代后周柴窑器”(据他文中说有100多件),他让我去看看,我看后的回帖是:全是新东东,连民国都到不了。他不依不饶,要我出示他的东东不到代的证据,现将“中藏网”jie123u 网友的文章及三张图片贴上,请网友们看看这位研究柴窑之人的“五代后周柴窑器”是新东东还是老东东,就靠这些所谓的“后周柴窑器”,jie123u还写出了这么多的“探柴心得”,真是“探柴”的奇人啊!今日民间柴窑研究的悲哀就在于,绝大多数(95%以上)的“探柴”人根本不认识古瓷,在他们眼里,遍地都是与古文记载相符合的“柴窑器”(其实都是到不了五代时期的东东,而且绝大多数是现代器物),而真正有鉴认高古瓷眼力的人却找不到一件,因为至今全世界的任何正规博物馆还没有一件中国五代时期烧制的通体天蓝色或接近天蓝色的窑器。所以,柴窑器的寻找到代是关键。

 -------------------------------------

 

奇文题目:画说五代后周柴窑  揭开天青釉神秘的面纱

 

作者:计荣杰 (新浪网名:jie123u

 

本文网址:

http://bbs.coant.com.cn/showtopic-37549.aspx

 

(一)﹒关于柴窑器历史记录文献的回顾`

  笔者将这一部分省略掉,因为大家都熟悉这些文献。


()
.本人对柴窑器的观察记录与心锝

    通过对一百多件不同器形﹑不同纹饰﹑几乎涵盖整个窑口产品的柴窑器的外观和204060100500800倍放大的微观观察,根据这批瓷器特异美丽的颜色﹑古朴的器形、千年的老化痕迹,五代时期人物衣饰的特征,本人肯定它们就是宋朝以来,人们寻找﹑争论了几百年、失去了的中华文明瑰宝---五代后周柴窑器。为此,特公布本人负责任的观察记录,以示大众和后人,期望光复中华文化,从认识柴窑器开始!

1﹒釉色:呈雨过天晴云破处可见的天青色,是介于绿色与蓝色之间,略偏蓝色的颜色,(附图11雨过天晴云破处照片),而不是淡乌云显示的灰青色,或无云处显示的深 浅天蓝色,部分蓝色较重的呈近似孔雀蓝色;见附图1。除天青色外,还有少量的豆绿色和豆青色。早期柴窑器釉呈黄酱色(根据同器型﹑同尺寸﹑同纹饰﹑同老化程度推出)。釉为玻璃釉。基色蓝非钴蓝,而是青金石蓝。这是历代无成功仿制品的根本原因。

2﹒底足:多呈黄土色足,少数呈灰土色足;见附图2。底均不上釉,除几款斗笠碗有无边框单款阳刻""字外,其余无款。

3﹒细纹.纹饰:低倍数放大镜釉下即可见不规则的全器身的美丽细小开片;见附图3。纹饰是浅浮雕 浮雕的龙 ﹑凤﹑ 鸟﹑ 鱼 ﹑花﹑  果为主,少数山 ﹑水 ﹑房屋纹,龙 ﹑凤 ﹑蛙纹;都有不同于宋及以后的纹饰。柴窑胎﹑釉均不含锌元素,所以其细纹非人为伪造。

    柴窑的龙纹、蛙纹、人、佛塑像都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时代的特点。

4﹒光洁度:亮而光滑,无纹处高反光,可照见人影。见附图4

5﹒瓷化度.温度:高度瓷化,极少数瓷器出现局部天青变紫红的窑变,说明窑温在1200

以上,局部温度超过1280;见附图5

6﹒柴瓷相互敲击,声音清脆响亮。

7﹒外观可见薄白层状物,水洗干后会重新出现,少数可见脱釉现象.见附图6

8﹒显微镜(800)下微观显示

  ﹒颜色:普遍分布深蓝斑块背景下的淡蓝色。见附图18

  ﹒矿物颗粒:所有柴窑器釉下和无釉胎处都可见不等数量的蓝黑 淡蓝 海蓝 绿色 紫红 白色 黄色等颜色的矿物颗粒,见证了古人关于柴窑器有宝石入釉的传闻。可辨识的有青金石﹑诰宝石颗粒等。见附图12 13 14 15 16 171819

  ﹒气泡:稀疏分布,大小不等,大少小多,总体可见数量与放大倍数成正比。气泡均变形,呈活鱼眼和死鱼眼状,镜下可见少量死亡气泡和破泡脱釉。附图20212223

  ﹒次晶体:放大20倍即可见釉下结晶体,晶体界高约1mm,界墙呈白色 黄色和黑色。附图78 9 10。镜下还可见雪花状结晶体 苍蝇翅﹑ 蝗股纹状晶体 见附图11

  9.器型

器型古朴,除少数较大件的瓶 罐如赏瓶 抱月瓶 将军罐等与宋﹑元以后类同外,百分之八十以上为宋以后至现代未见器型。人物雕像着典型五代服装。

  10.类别:

    按用途:可分类为礼器,祭器,如佛像、香炉﹑法螺等等;陈设类器,如多型瓶﹑尊﹑各种摆件等;文房用品,如洗﹑水滴等等;生活用品,如碗、壶、杯﹑罐等等;

按大、小分类:20cm高及以上器;20cm以下器。

按厚、薄分类:厚瓷;薄瓷。

按颜色分类:.天青釉器;.豆绿釉类;.豆青釉类;.黄酱釉类。

   鉴定五代后周柴窑器的基本体会:本人收藏的100多件柴窑器,用曹四点衡量,则100符合,如用四如鉴定,则只有其中的薄瓷符合。显然,四如将会淘汰90的柴窑器,这不符合事实。因此,鉴定柴窑器,应该用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曹四点作为基本判断标准。同时,由于曹昭总结柴窑器四特征是在明初,因此我们应考虑时间在存世柴窑器上打上的千年的烙印,这就是外观上的脱釉,微观下的死亡气泡﹑破泡。所以,判断是否符合曹四点加微观检测,是现代鉴定柴窑器真假的最可靠方法。



    后记:柴窑器,自宋朝以来,几近绝迹。至清晚期,由于修建铁路,曾有极少数柴窑器问世。为当时的鉴赏家所记录,使明初曹昭总结的柴窑器四个特点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当前,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高速公路、铁路、地铁、房地产的建设,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下文物问世,加上柴窑器在问世后短短几年就被收藏一空﹑且可能被成批收藏的特点,柴窑器很有可能成批出现,愿它们尽早飞入人间,展示它们的美丽,为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增添浓墨异彩!

现在附图上不了,容后补!

                                         计荣杰完稿于2014228

 

 

附:该奇文中的奇物图片:


http://s4/mw690/0023BVdRgy6H2iSgvuP93&690

http://s6/mw690/0023BVdRgy6H2iWwbsN85&690

http://s16/mw690/0023BVdRgy6H2j0tTHN2f&690

笔者注:看了以上这三张图片,计荣杰 (新浪网名:jie123u )的所谓100多件“后周柴窑器”可以100%肯定全是新东东!不需要再看其微观图片了。如果网友们想看看,就可以点击 这个 网址: http://bbs.coant.com.cn/showtopic-37549.aspx



----------------------------------

附:jie123u” 网友给笔者的帖子和笔者的回帖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4-03-04 07:20:05 [回复] [删除]

”jie123u“ 网友在中藏网和他的新浪博客公布过他的许多五代后周柴窑器,他让我去看看,我看后的回帖是:全是新东东,连民国都到不了。他不依不绕,要我出示他的东东不到代的证据,现将中藏网“jie123u的文章网址贴上: http://bbs.coant.com.cn/showtopic-37549.aspx


请网友看看这位研究柴窑之人的柴窑器是新东东还是老东东,就靠这些所谓的后周柴窑器jie123u还写出了探柴心得,真的是奇人啊!

来自博文《侃柴(125):观唐五代出土蓝釉窑器有感》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jie123u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4-03-03 21:40:46 [回复] [删除]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希望你不是好龙的叶公!请尽早拿出我藏品是一眼假的证据!

来自博文《侃柴(125):观唐五代出土蓝釉窑器有感》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jie123u 回复了  的评论

2014-03-03 21:31:57 [回复] [删除]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石华 回复 @jie123u :一眼新东东,上个微观图就能变成老东东?你根本就没有鉴认古瓷的眼力!你不愿听实话,就去中藏网听那些捧你藏品的话吧!

来自博文《侃柴(125):观唐五代出土蓝釉窑器有感》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回复了 jie123u 的评论

2014-03-03 07:49:35 [回复] [删除]

一眼新东东,上个微观图就能变成老东东?你根本就没有鉴认古瓷的眼力!你不愿听实话,就去中藏网听那些捧你藏品的话吧!

来自博文《侃柴(125):观唐五代出土蓝釉窑器有感》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jie123u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4-03-02 20:56:56 [回复] [删除]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请问您凭什么说我的藏品都是现代货,连民国都到不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不要作无知的专家。我今天已正式公布了我藏品的微观图片,比你公布的藏品老,在中藏网,欢迎你批判。

来自博文《侃柴(125):观唐五代出土蓝釉窑器有感》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jie123u 回复了  的评论

2014-03-02 20:45:45 [回复] [删除]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石华 回复 @jie123u :你的东东连民国都到不了,全是现代货,还要用它们研究柴窑?还能得出柴窑研究的心得?你是超人啊!

来自博文《侃柴(125):观唐五代出土蓝釉窑器有感》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回复了 jie123u 的评论

2014-02-28 03:01:13 [回复] [删除]

你的东东连民国都到不了,全是现代货,还要用它们研究柴窑?还能得出柴窑研究的心得?你是超人啊!

来自博文《侃柴(125):观唐五代出土蓝釉窑器有感》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jie123u 对你的博文发表评论:

2014-02-27 21:13:59 [回复] [删除] 柴窑研究中的悲哀:奇文奇物共赏之

请关注我的博客和中藏网的五代后周天青釉柴窑器图片,近期我将公布我关于柴窑器的最终研究心得.欢迎您指导.

来自博文《侃柴(125):观唐五代出土蓝釉窑器有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