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DMU |
船政学堂与大连海事大学
偶上网,在“清末民初海军各学校毕业生名录”中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这才深切意识到,原来在东北航海学院/大连海运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前身)任职任教的不少师长或同事,都出身于马尾海军学校,以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烟台海军学校,吴凇海军学校,…。这几个海军学校共同的“始祖”即为马尾船政学堂。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说,大连海事大学和船政学堂有着千丝万缕的业务特别是思维的传承关系,说DMU(建于1909)就是马尾船政学堂的后辈,也是名正言顺的,并沾光不少。
船政学堂
船政学堂全校分为两个学部,称为前、后学堂。前学堂为制造学堂,又称“法语学堂”。用于培训船舶制造与设计人员,学员主攻造船专业。开设有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等课程。学院毕业之优等生后被派往法国学习深造。后学堂为驾驶学堂,亦称“英语学堂”。主要培训航海驾驶人员以及舰艇主官与各航海部门长,学生主攻驾驶专业,以后增设了轮机专业。下设英语、地理、航海天文、 航海理论学等课程, 学习优异者选送英国留学。
在沈葆祯的苦心孤诣下船政学堂培养出了中国的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船政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特别是重型工业的技术骨干中坚。李鸿章曾盛赞马尾船政学堂为“开山之祖”。在前学堂毕业之中国名人有魏翰(造船专家、民国时任海军造船总监、福州船政局长);严复;罗丰禄;詹天佑。后学堂毕业者有刘步蟾;方伯谦;邓世昌;林永升;林泰曾;叶祖珪;丘宝仁;李和;黄建勋; 林履中;程璧光;萨镇冰等。这些人构成了“北洋舰队”舰长中的绝大部分,见本文附注。作为中国近代海军以及中国近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摇篮的马尾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船政学堂与北大、复旦
严复(1853~1921),福州市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http://baike.baidu.com/view/89293.htm
译著:《天演论》,赫胥黎,1896~1898;《原富》,亚当斯密,1901。
1867,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年,福州船政学堂毕业。
1877年,赴英国学习海军。1879,毕业于格林尼茨皇家海军学院(The Royal Naval College,Greenwich),回国后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
1880,到天津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90,升为北洋水师学堂总办。
1905,孙中山由美洲到达英国,特意拜访严复,二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
1906,任复旦公学校长,为该校第二任校长。
1912,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教育救国论”是严复的一个突出思想特点。
船政学堂与大连海事大学
马尾海军学校毕业生
许桐藩,1921年毕业,轮机系教授,专业~船舶辅机
董锡朋,1928年毕生,轮机系副教授,专业~汽轮机
黄廷枢,1929年毕业,航海系教授,专业~海事法律
林巽遒,1931年毕业,轮机系教授,专业~船舶辅机(?)
刘荣林,1932年毕业,航海系教授,专业~天文航海;曾任“重庆号”副舰长
陈家振,1934年毕生,航海系教授,专业~天文航海
蒋
王国贵,1936年毕业,力学教研室副教授
曾兆钰,轮机第 3届毕业,电工学教授
李景森,1939年毕业,航海系副教授,专业~地文航海
张振亚,1941年毕业,专业~航海
张
王熙华,1948年毕业,物理学教师
桐梓海军学校/青岛海军学校毕业生
陈心铭,1947年毕业,轮机系副教授,专业~船舶辅机;曾任轮机系主任
烟台海军学校毕业生
刘勋达,1908年毕业,航海系教授,专业~船艺,航海研究室
王燕猛,1924年毕业,航海系教授,专业~航海学,航海研究室
吴凇海军学校毕业生
徐
陈家榞,1923年毕业,航海系教授,专业~航海学,船艺,航海研究室
附注
定远:舰长刘步蟾,排水量7335吨,最大航速14.5节,主炮305mm
镇远:舰长林泰曾,排水量7335吨,最大航速14.5节,主炮305mm
经远:舰长林永升,排水量2900吨,最大航速15.5节,主炮210mm
来远:舰长丘宝仁,排水量2900吨,最大航速15,5节,主炮210mm
致远:舰长邓世昌,排水量2300吨,最大航速18节,主炮210mm
靖远:舰长叶祖圭,排水量2300吨,最大航速18节,主炮210mm
济远:舰长方伯谦,排水量2300吨,最大航速15节,主炮210mm
平远:舰长李
超勇:舰长黄建勋,排水量1350吨,最大航速15节,主炮250mm
扬威:舰长林履中,排水量1350吨,最大航速15节,主炮250mm
广甲:舰长吴敬荣,排水量1296吨,最大航速14节,主炮150mm
广丙:舰长程璧光,排水量1030吨,最大航速15节,主炮120m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