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求生命终极价值的古龙

(2006-04-10 23:22:54)
标签:

古龙

台湾

宋体

《神雕侠侣》

风云第一刀

分类: 方遒挥斥文字扬
小学时知道“古龙”这个名字便总联想到侏罗纪的恐龙,因为只有在这样的地质年代生存的恐龙才称得上一个“古”字。对于文学的热爱早于和我同庚的孩子,对武侠小说也是如此。小学四年级看了第一部武侠小说《神雕侠侣》。第二部便是古龙的《七杀手》。那时觉得真是乱七八糟,书中充斥了悬疑、变态和莫名。年龄稍长的初中再看古龙的小说时,便深深地喜欢上了他。

古龙的令人喜爱在于小说中的真情,不论是兄弟、朋友、夫妻或是父子,他都能够写得荡气回肠。特别是朋友之情被他写来竟然如此深邃幽远。更为可贵的是无论何种感情他都能以不同的手法加以精描细绘。如《流星蝴蝶剑》中孟星魂与孙老伯的友情在他笔下如君子之交淡淡如水。《欢乐英雄》中郭大路、燕七、王动和林太平四人的友情在他写来又满是欢快与戏谑。而到了《风云第一刀》中李寻欢与阿飞之间的友情又变得如此生涩。对爱情亲情的描绘古龙也是时常变化的。我真是惊叹他驾驭情感的笔力。对于“朋友”在他小说中常说的一句话是:“最亲密的朋友往往是最危险的敌人。”这话听来未免让人感到无情,可这句话中蕴含的哲理却是谁也不能否认的,更何况在我想来正是有了一段锥心泣血的伤心往事才引发了古龙这句听起来如此无情的论断。因此每当看到类似的话在古龙的作品中出现时我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在阴暗角落里独自舔舐自己伤口的古龙和他发出的无奈扼腕叹息之声。

古龙生活的主要年代是台湾历史上黑暗的年代,蒋王朝的独裁统治使台湾政治上毫无前途可言。纯真的古龙、内心充满热情的古龙、对现实和理想感到矛盾的古龙于是转而笔耕,在他的书斋在他的纸上,他用三寸柔毫打拼出了一片正义的天空。在书里,他是一切的主宰。

童年的贫困使古龙对权贵有着近乎执拗的蔑视与偏激,也造就了他的悲天悯人——对于底层弱势群体的悲悯。他的这种态度是我极为欣赏的。在他的每部作品里几乎都能看到引车卖浆的市井小民、出卖肉体的青春少女、哀号无食的街头乞丐,可我们却无一例外地看到古龙笔下的主人公对于这些人物寄予的无限同情和给予的无私帮助,而这些社会底层在他写来却是满怀善良,满怀对未来的憧憬。他们不因引车卖浆而腹含狡诈,不因出卖肉体而变卖灵魂,更不见因街头行乞而摇尾乞怜。在古龙看来,他们才配称为“人”,也只有他们才是古龙小说中真正的主人公。比较而言,古龙书中大部分的权贵则是为富不仁的,他们狡诈、虚伪、残忍的本性在古龙笔下纤毫毕现。不可否认对于底层人民和权贵的态度古龙不免偏激,但从中我更看到了古龙偏激的思想下闪耀的却是纯真的金子。对于社会底层的关注,使他在我的心中高大起来。了解那个时期历史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古龙在书中所写的底层社会的生活群像也正是那个时代台湾底层社会的缩影。比起那些只知吟风弄月、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如余光中、琼瑶、余秋雨之流古龙才是真正的顶天立地的男人。

将一切看透的古龙穷其一生都在寻找的生命的意义,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不断对人生提出问题,并试图解决。他的小说中满是对生命思辨的命题,而天赋异禀的古龙也竟不可置信地将这一个个问题解决,将这一个个对生命思辨的命题加以佐证。当这一切都完成了的时候,生命的最后存在价值就是对死亡的探究,于是古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生命的终极价值——死亡。是的,我一向认为古龙是主动寻求死亡的。当第4次住进医院的古龙听护士嘱咐他不可再豪饮时,他放声大笑。古龙的病房在4层,而他的笑声据当年看护他的护士讲1层都能听到,以至于1层的病人纷纷提了意见。已将生看透的古龙此时对于死是渴望的,因此才能如此豪兴地、充满不屑地纵声长笑。我相信,死后的古龙也定能完成他对生命终极价值的探寻。

与古龙相比我不喜欢被称为现代武侠之父的金庸。在金庸的作品里我看的是郭靖、萧锋之类的完人——完美得令人作呕。古龙纸上人物却是鲜活的、虎虎有生气的人,他们既是英雄,又有与常人一般的缺点。小鱼儿的油滑、傅红雪的颓唐、楚留香的荒唐、李寻欢的犹疑都令人能在寻常百姓中找到影子,也令人可亲。在古龙的笔下这些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也正是一个个常人某一方面才能的放大,因此他的作品总能给常人以激励和鼓舞。

喜欢古龙,也因为他的散文化的文字,所以我想用古龙的一段文字结束对他的怀念,也算是对他致敬:

天涯远不远?

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

他的人呢?

人犹未归,人已断肠。

何处是归程?

归程就在他眼前。

他看不见?

他没去看!

所以他找不到?

现在虽然找不到,迟早总有一天他会找到的!

一定会找到?

一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