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奉献于童真的悼文

(2006-05-19 21:47:43)
标签:

王朔

苏联

露天电影

宋体

《万水千山》

分类: 偶寄闲情醉浮生

小庄的露天电影场唤起了我对露天电影的记忆,在露天电影播出的年代我们顽皮、我们纯真、我们懵懂、我们张扬。然而一切都只属于那个年代,我们的一切表象和内心都如同那个时代的电影一样毫无遮挡的纯洁着,袒露于天地之间。那时我们小伙伴之间也是毫无心机和城府的,可能那个时代的大人之间也比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净许多吧。但是随着露天电影时代的结束,我们的表象和内心也丧失了纯洁,我们不再顽皮、纯真、懵懂和张扬,人与人之间也变得复杂诡变。露天电影在80年代中期渐渐消失,最后完全进入影院,我们的表象和内心随之也如同进入了一个无形的建筑物,我们把自己保护了起来,同时也就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遮盖得严严实实,每个人在这个时代都迷失了自我。我想借助对露天电影的回忆也略略唤醒一下迷失自我的捷克,让自己暂时回到那个纯洁的年代。

70
年代末,我也就45岁左右的光景,每个周六父母总带着我来到他们工作学校的大操场看每周一次的露天电影。电影对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来讲是神秘的,为什么那个白布里面有人?为什么那个白布里面的人能发出声音?这些都强烈地吸引着我。到了大约7岁我看到了在白布前面的放映机以及放映机打到屏幕上的那一束神奇的白光,便算对小时候疑问有了一个大概的解释。7岁也还是个孩子,顽皮是少不了的,每当露天电影放映的日子一群孩子便拿着家里的小马扎早早地来到操场选择离屏幕较近的地方放下马扎先占好位子。然后进行着游戏,有时是好人抓坏蛋,有时是骑马打仗,有时是溜猴。天色渐暗,大人们也陆续来到操场坐下,在他们的吆喝和恐吓声中我们不得不结束了游戏老老实实地坐在各自的小马扎上,然后电影就开始了。有时看着看着会感到背上钻心的疼,原来大于我们的156岁的孩子使坏,用他们做的绷弓子袭击我们这些7岁左右的孩子,每到这时我们回国头去就大声嚷嚷:“谁打我呢?王八蛋。”大人们此时便嚷嚷道:“好好看,闹什么闹?再闹告你们家长了。”于是露天电影场的秩序暂时得到良好的维持。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在安静了不到几分钟后便又蠢蠢欲动了,我们有时突然站起来,让自己的黑影子通过放映机投射于屏幕,有时在观众群里窜来窜去寻找来晚的和自己相熟的小伙伴。总之,每个露天电影的放映日都被我们当作发泄被家长压抑了一周的情感和熟人聚会的狂欢节。大人们在这个日子也很宽容,装作没看见,任由我们胡闹。小孩子都充满好奇,对屏幕背后满怀兴趣,有一次在一个孩子的带领下转到屏幕背后,于是另一个洞天福地被我们发现了,原来屏幕背面也有影像,只不过与那边的影像正好相反。而且屏幕背面的还没有人,地方宽敞,正是我我们肆意打闹的最佳阵地。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帮小孩子都坐在背面看露天电影了,在背面我们更加肆无忌惮起来,游戏、打闹、甚至于打架。每次电影回来总有些可怜巴巴的孩子在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状态中回家,然后就是告家长、找肇事者监护人、肇事者被家长胖揍。好在那个时代的我们并不记仇,事情过去相互赔礼道歉之后依然是好兄弟。露天电影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冬天和夏天要忍受刺骨的寒风和似火的骄阳。尤其是夏天,蚊虫的叮咬让我们不得不出来看电影之前拿一把蒲扇,并在身体外露的部位涂上风油精以防被蚊虫侵袭,有时也会遇到雷雨之日,但每当这时我们总是坚守着这块阵地不肯退却。这些都锻炼了我们与自然界恶劣天气的抵抗能力,我认为这也是露天电影带给我的俾益之一。那时的露天电影我记得很清楚,片子多是苏联电影和战争片。《列宁在十月》、《万水千山》、《风雨下钟山》等都是我在那时观看的。偶尔也放过诸如《画皮》、《红蝙蝠公寓》之类的恐怖片和《甜蜜的事业》、《瞧这一家子》这样的生活片。那时的我们是充满崇高理想的,梦想着解放全世界2/3的人类。这些经常放映于露天的战争片适时地蛊惑着我们,我们幻想着的梦想成真,于是英雄主义情绪弥漫于一群小破孩的心底。而露天,这一在那个年代限于自然条件而产生的特殊放映形式更加使我们这群孩子增强了对自然界恶劣天气的抵抗能力,我们随之滋生了野性并将其不断增强。进而,在英雄主义情绪的弥漫和野性的增强中我们解放全世界2/3人类的信念更加坚定。在每一次的攻山头的游戏中我们都争着做好人,对于做坏人的一群孩子的补偿办法是下次你们作好人我们作坏人。曾经看到王朔的一部小说,书中说他们那时的孩子都愿意在这个游戏中当坏人,我认为王朔纯粹胡说八道,那个充满理想的时代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当国军或是攻击苏联的白匪军。到现在我一直认为露天电影是我小时候接受过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如果说我现在还算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想和那时候受到的这种野外教育是分不开的。

一切都过去了,我再也回不到那个年代,对于那时的露天电影我也只能缅怀而已,不只是缅怀它,也是缅怀我的儿童时光,缅怀我的总角之交,更是缅怀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带给我们的一切快乐和理想。除了缅怀我也把露天电影逝去的日子当作我童真时代的忌日,谨写此文作为对自己童真逝去忌日的悼文,以此献于自己童真的坟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