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薄纱揭去后的郭德纲

(2006-05-18 22:44:56)
标签:

郭德纲

中国

宋体

侯宝林

相声界

分类: 方遒挥斥文字扬

郭德纲真是个异数,在短短的月旬便在北中国掀起了一阵旋风,让沉寂多年的相声界又一次引人关注了。很久以前相声于我来讲就是一块鸡肋了,我只能在一次次倾听前辈的过程中才能略为一笑,因为是常听得段子,所以不可能开怀,但也因为是经典所以每次我都能有这样生发自心底的笑。至于时下那些所谓的相声别说是隔靴,即便把我赤裸裸地脱光来挠痒,我的面颊也不会有丝毫动容的。

但是郭德纲的出现让我再一次在他的天桥乐剧场里与笑拥抱,那是久违的笑,开怀的笑,由衷的笑,更是动彻肺腑的笑。在剧场中的每一个人都为他的圆熟自如击节叫好,也都为他的甩卖怪坏肆意大笑。我在其中被激动着:被有如此天赋的演员激动着;我在其中被感染着:被徜徉在天桥上空的笑声感染着;我在其中被刺痛着:被相声界的庸才辈出而刺痛着。郭德纲犹如一块碎石,当他投入到相声界的一坛死水中便使它漾起了层层涟漪,听他的相声时我不能自已地笑到了面颊神经麻木的地步,许多次不得不中断了我的倾听,聊以舒缓一下面部麻木的神经。是的,对他的相声我是倾听,他是个对相声兢兢业业的人,正因此我对他的作品也就充满敬意地采用了“倾听”的方式去欣赏。

第一次走进天桥乐剧场是在去年的12月初,开场是他德云社同事们说的段子,除了曹云金外其他演员给我的感觉一般。到郭德纲上场了,他的一个亮相便激发了台下观众的热情与兴奋,叫好和掌声热烈而经久。郭德纲以他老道的江湖道好方式拱手施礼道:“谢谢大家,中国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于谦感谢我的衣食父母们。”说罢,他和搭档于谦一躬到地。就这种道好方式让我对他多了几分敬意和亲切。接下来二人开始入活,他们那天说的是《怯洗澡》,活自不必说了,老道得如同60岁的人,在他这个年纪现下的全国也找不到一个对相声的理解如此深刻并能付诸实际演出中的相声演员。那天的他舞台上神采奕奕,说了三个段子,加上八个小段的返场,直到最后因为晚上还有演出不得不结束。散场时我看了一下表,6点半,而开场是下午2点。我为他们的辛劳而叫好,为他们的敬业而钦佩。接下与郭德纲德云社的现场接触就是今年125日的解放军歌剧院相声大会了,一样的场景一样的演员一样的热情,不一样的是我,我那时对他不再是毫无思维的喜爱与钦佩,对他的作为开始冷静地审视。一旦遮挡在眼前的薄纱被揭开,笼罩于郭德纲身上的光环便也渐渐黯然下来。

事情源于112同是在解放据歌剧院的演出,那天返场时郭德纲编了一个极其刻毒的段子来侮辱一个已经退休且可以说为了推广他立下了功劳的老人,而仇怨的缔结也不过是那个老人对他会600段相声的略微质疑而已。对于那个段子的具体内容我不愿再次提及,至今我都觉得记住那个段子对我来讲都是耻辱,但是因为那个段子的尖刻与恶毒我又不能忘却。深受孔儒哲学浸淫的中国人讲究恕道,郭德纲全然不顾,竟将矛头指向一个老人,我心底永远不能原谅。更何况,此事据内部人士讲,真正对郭微词颇盛的是相声界的同仁孟XX,由此我也看到了郭的虚伪,口口声声说痛恨相声界同仁的他在此时只敢对一个老人进行口诛,而不敢将声讨的矛头直指真正指责过他的孟XX,他不是也怕报复吗,他并非如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无知者无畏。对于他的冷静还源于对他为人的质疑,师徒失和、博客的狡辩,历史的篡改。这些都让我对他的为人失望了。

但还好,虽然为人乏善可陈,艺术上他还算是勤奋和有悟性的人。不过即使如此他的艺术也还远远与真正的大师们相去甚远。侯宝林在我心中是一座永远不可逾越的高峰,我对他的钦敬可以用“无以复加”四个字来形容。他的段子如同溪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淌入我的心田,继而在我心中永留余韵。听他的相声不会有像听郭德纲相声时那样发出恣意欢笑,但每一次笑都是对于侯式相声隽永的最终回报和机智的最好奖酬。好的相声是能够让人享用一生的,在空闲下来时我时常能想起侯宝林的相声,然后对其中的某个细节或是某个包袱莞尔一笑。是的,侯宝林的相声是能够让我在茶余饭后回味的,而且如茶香一般回味无穷。这正是好的艺术。而郭德纲则不是,他的相声直接触动人的感觉神经,在现场能够让你开怀大笑不留些须的矜持,但笑过之后呢?不剩什么了。听过他的相声笑了也就笑了,不会去细细地品味,当然也没有可供品味之处。在艺术两字的分解中侯宝林是艺,郭德纲只是术罢了。很多钢丝不满于侯宝林对相声的净化,我认为他们还处于只满足于神经刺激的阶段。侯宝林晚年已臻化境,生活中任何细节都能被他信手拈来用于相声素材,他的学识和艺术素养令他已经不必靠伦理哏和荤哏取悦于听者了。而郭德纲的相声与之相较高下立判。我的一个说相声的朋友对郭德纲的评论很好:“没见过这样的,不把包袱当包袱使,他的相声包袱太密,这是廉价地讨好观众,是单纯的笑料的堆积。”我认为他的评论中肯而切实。郭他的相声包袱中很大一部分是时代特色非常鲜明的,对于时代的针砭使观众们为此在天桥乐剧场中可以毫无顾忌地发泄不满和附掌开怀,这也是他取悦观众的手段之一,这样的包袱我确信在几年之后便不会有任何效果了。侯宝林相声不然,虽然有的相声也是时代作品,但多数他的相声包袱却是语言本身所具幽默魅力的体现,对于汉语的使用和中国人对幽默的感接受程度侯大师是谙熟于胸的,因此他的相声在经历了时间的洗炼后更加散发令人陶醉的魅力。

脚下的路很长,也很多歧途,年轻的郭德纲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前行,前行中不免步入歧途。我所冀望于他的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勇于承担错误、勇于坦诚过去。对于艺术上,我则希望他踏实下来逐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精研中国语言结构和组织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继侯宝林之后的一代大家。但愿在薄纱褪去,光环渐黯之后的郭德纲再一次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