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女性张立明北京宋体流水席 |
分类: 偶寄闲情醉浮生 |
结婚,人这辈子只有一次——如果他(她)不是花匠、没有什么离婚或丧偶之后想再婚之类的状况发生的话,所以都把结婚当成人生的一件重要事件对待。既然如此,婚该如何结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不同看法来源于家庭文化背景、家庭经济基础、社会背景和周边环境影响等诸多因素。有人的婚结得隆重,有人的婚结得虽隆重但土得连渣儿都不好意思掉,有人的婚结得简单,有人的婚结得简单得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中国人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儒家讲究“礼”,古人结婚要三媒六聘,然后举行一个热热闹闹的婚礼,婚礼也要按照“礼”的要求一步一步进行,不能乱了规矩,侯宝林的《婚姻与迷信》讽刺的就是老式婚姻结婚的繁琐。到了现在结婚没有那么复杂了,但必要的程序——也就是“礼”还是要有,不过对不同人来讲什么程序必要什么程序没必要就大相径庭了。不过程序之一的领结婚证这点好像没有什么人有异议,如果证都没领就往一块住只能说明这对男女有做姘夫姘妇的潜质。对姘夫姘妇我没有什么贬意,只是觉得这么姘来姘去的搞好了也就罢了,搞不好能把命都“拼”丢了,我自己这辈子还是想安安稳稳地度过,不会做“姘客”一族。
最近参加了两对新人的婚礼,我觉得这两个婚礼代表结婚人不同的态度。首先参加的是张立明的婚礼,张立明和我本人没有关系,但是不知道他们亲戚套亲戚地怎么七拐八拐地就和我的一个亲戚扯上了关系,于是邀请我们参与他的结婚过程。说是结婚过程而不说是婚礼主要有个缘故在内,张本人和他夫人都是城市户口,但是张的父母和哥哥是北京农民,张本人从小到现在都生活在农村,结婚也按照农村那套来。他的婚一共结3天,头两天在他们家摆流水席,全村的男女老少、认识的不认识的反证见你们家摆流水席抬腿进门槛坐下就吃。我和我亲戚头天到他家的时候是上午,席还没开。只见他家院子外面空地上支起六口农村人用的大柴锅,一帮人正在收拾菜的收拾菜,做菜的做菜忙得不亦乐乎。进入他家院子,看见院子四周都堆着做流水席的材料,据张父讲,光虾就买了70斤,其他东西比如菜、肉、水果、酒什么的总共加起来得花了那么2、3万块钱,然后做饭的人是请的,按每桌70块结帐,最后看做了多少桌就给人家多少钱,林林总总算下来光头两天流水席少说3万块钱就出去了。到了下午,流水席终于开席,我们和另外8个不认识的人被安排到一桌,每席16个菜以肉为主,现在的人肚子里油水多吃不了,到我们吃完桌子上1/2的东西都没吃了,剩下的菜就扔掉,等下面的人上桌再上新的,如此大的浪费我看着只能用一个词形容:触目惊心。结婚的第三天新人在饭店宴请双方亲友,这算是按城市习惯举行婚礼。那天的婚宴相当隆重,一共请了25桌,由于是在一个叫做生态苑的地方办宴席,所以价格相当昂贵,每桌1700元的标准。加上新郎新娘请婚庆公司全程策划跟进,又从演艺公司请了歌舞演员前来助兴,这场婚宴算下来也得4万银子。出席婚宴那天倒是很热闹,只不过我觉得新郎新娘完全是受人摆布的玩偶,在台上像猴似的被婚礼主持人和台下参加婚宴的人士戏耍,对于我来说最不爽的就是1700块一桌子菜也就一道汤差强人意,其余比我自己做得还不如,我认为连说这个生态苑抢钱都轻看它了,抢钱还要费神劳力呢,简直就是从印钞厂往自己金库里运钱。三天的婚礼,男女双方和他们家人累得半死不说钱也没少花,婚后一切都归于沉寂,日子还要踏踏实实地过,至于这次的婚礼日后能不能成为一个美好回忆只有看小两口今后日子过得如何了。我参加的另一场婚礼是网友迷糊的,迷糊的结婚十分突然,称作闪婚一点不为过。迷糊原来有个男朋友,但相处几年,那哥们一直不跟迷糊提结婚的茬,迷糊实在受不了就和那哥们断了,这也就是一年半之前的事情。迷糊和现在的夫君谈恋爱的事我是一点也没听闻,直到1个多月前才在网上知道这个消息,这才应邀参加婚礼。这个婚礼相对简单,没有婚庆公司的捣乱清静很多,迷糊和夫君也没举办什么仪式,两人证领完了就请大家吃饭而已。那天也有个10来桌,菜相当的硬,被请的人多是网友和迷糊、迷糊夫君的同学,因此大家相熟的人坐在一桌边吃边聊,气氛相当和谐,迷糊和夫君则挨桌敬酒,大家也都送去了祝福,这种形式我觉得不错。
说到结婚,现在婚礼大办的人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敛钱,这样也不能说不对,别人结婚的时候你随了礼,你结婚要不大办一下礼钱收不回来岂不是本赔大发了?这是如今大多数圈子的婚礼文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圈子,每个圈子都有每个圈子的文化,因此不同。我所在的这个圈子就不是这么个结婚法,我从小在高校长大,我们学校的教师子弟结婚都是蔫默悄动地,有的结婚领证之后干脆不办,这和现在被迫裸婚的不同——我们高校的孩子不办婚礼的不是因为经济原因。有的呢领了证也有所谓婚礼,但只是象征性的双方亲戚在一起吃个饭而已,连朋友同事都不请。有的领证之后俩人出去玩了,就是旅游结婚……总之很少大张旗鼓恨不能认识不认识的人都请过来,以收礼敛财为目的。我认识的一个哥们也挺逗,他领证之后和妻子、他们俩的父母六个人吃了顿饭就算结婚了,连双方非直系亲属都没请。结婚的简与繁反映出人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人的文化层级、人的社会地位,很难说那种就对那种就不对,只不过简婚阵营的人和繁婚阵营的人互相看着都别扭而已,也许有一天双方阵营的人会互相转化,但我想我应该是坚定站在简婚阵营里不会被转化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