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吃一惊的《状元谱》

(2010-05-24 10:33:15)
标签:

音乐

高盛麟

河北

状元谱

嗓子

分类: 京腔京韵情自雅
票友的演出我看了不少,其中青年票友的演出占到大多数,愿意看年轻人演出一是因为他们学东西不走样很规矩,二是因为看他们演出我好像也年轻了似的。青年票社的演出水平参差不齐,好的不比专业的差高兴得我能不住点头称是,不好的只能礼貌性地鼓掌以回报他们的辛苦罢了,但是上周五看了场演出竟然好得出乎意料。4月末的一天传媒大学的尚远同学给我打电话说他们要去河北大学演出,回来后要联合北京9所高校在传媒大学来一次“首都高校京昆联谊会”,由他组织。我问:“什么时候?”他说:“大约是五月初吧,等我从河北回京落实这个事情,到时候给你打电话。”五月初的时候也没见尚远电话召唤,我知道一场演出的组织不是那么容易的,其中的约角、场地、盔厢、戏码、演出顺序等等很麻烦,当然最大问题是资金问题,办什么事资金不到位都是白搭。上周周一的时候尚远来个短信通知我周五在他们学校演出,让我准时去看,周四的时候他又特意来个电话邀我过去。

周五下午6点半,我准时来到演出的地点北京传媒大学小礼堂,看见尚远正和乐队老师和琴呢,我找了个地方坐下没敢打搅他,和完琴他看见我冲我点点头,我知道他忙也没上去招呼只简单地笑了笑。晚上7点演出正式开始,前面的节目有清、彩唱的《红娘》、清唱《断密涧》和《牡丹亭》、折子戏《打龙袍》,最后一出是尚远主演的《状元谱》。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清唱《牡丹亭》伴奏的笛子是朱传栩老师,朱老师是我国著名文物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京昆研习者朱家溍先生的侄子。朱传栩老师家学渊源,从小浸淫于文博、昆曲之中,近年来更是为了传播昆曲四处奔走授课,一时受到尊重。大约2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前面节目演完,就剩下《状元谱》了。老实说前面演出水平一般,清唱的演员嗓子好坏不一,总体来说旦角的嗓子都还差强人意,花脸的嗓子可不那么令人满意,清华大学的两位《断密涧》下来,花脸嘴里唱得什么我都听不清楚,不知道跟谁学的,整个声音全闷在嘴里面放不出来。后面折子戏《打龙袍》的花脸嗓子倒还不错,可惜身上一点没有。当然考虑到是年轻票友,水平这样也就看得过去了,这样的演出水平造成我对后面的《状元谱》的期望值也没有过高,我知道尚远跟他的老师学习了不少东西,但是具体他台上怎么样也没见过。等《状元谱》开演,他一上来我大吃一惊,他真是太是这里边的事儿了。他一出场脚底下、身上、眼神无一处不规矩,无一处没出处,再加上他自己的宝蓝色私房行头一出来熠熠生辉真是妙极!随着戏的进行,尚远越来越入戏,身上也越来越溜,他和小生的配合也很严实,唯一遗憾就是尚远嗓子不行,刚上来就“哏儿”了,后面的唱他越来越不敢放音儿,有些地方甚至凉调唱的。不过整场下来,他的表现最好,如果排除掉嗓子的因素,他简直可以下海了。除他之外,小生也不错,据说是专业出身,但是在周五的演出中这位演员现场抓哏太多,显得太俗。小生不是丑不能抓那么多哏,即使是丑,一场戏下来有两个哏就很够用了,那天那个小生现场抓的哏得有5、6个之多。再有值得一提的就是演朱灿的演员,嗓子好!在演出中没用麦克风但声音灌阖堂。而且脸上,嘴里无一处不让人忍不住地想笑,据尚远后来说,这位是八角鼓票友,这就难怪他在台上那么能出彩了。

演出结束后,一些热情的观众上来纷纷要求和演员合影,尚远自然很忙,我看这架势也不便打搅就回家了。第二天我给他打电话祝贺演出成功,我夸道:“你在台上虽不能比朱强,但我看没比某些专业马派演员差。”他说:“这个戏我的先生费了不少心,包括我置办的那身行头,都是按马先生的花样绣的,颜色也是我从绣场拿回布条子我先生带着花镜在灯光下反复找然后选定的,现在的这个颜色说是和马先生的那身最接近。”尚远还说:“我过些日子想唱唱《二堂舍子》,这出戏可真是我先生一句一句、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给我喂出来的,我自己想实践一下给先生看看。”我听后自然高兴,希望他能尽早把《二堂舍子》搬上舞台,如果能和好旦角搭档最好。我对他说:“其实你有这身行头,可以学学《朱砂痔》,都是一类的戏,行头也差不多。这戏是一出唱功戏,你嗓子不一定能顶下来,不过嗓子都是练出来的,你多练练准没问题,艺多不压身嘛。”他点头称是并道:“嗯,你说得对,而且我还想把《八大锤》学了,穿得都是一身衣服,可劲儿用吧,这出戏就前面一段唱,后面都是念白,正好我嗓子也能顶得下来。”我点点头鼓励他好好学,能尽快把《八大锤》演了。

票友学戏大多出于兴趣,自然用心研习,但是每个人的条件不同,开窍程度也不同,所以水平大相径庭,像尚远这样除嗓子外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又开窍的票友不是很多见,所以他在票友里真称得上凤毛麟角,再加上他自己也用功,才有了让我大吃一惊的成就。他目前嗓子不好学马派也正好,多演些做功戏扬长避短,据说当年马连良先生也是嗓子不好的时候为了将来有饭吃学了一大批做功戏。当然,最好是尚远嗓子好得像高盛麟那样,不过那时候我就要建议他改武生成个当代高盛麟。就是不知道他自己愿意不愿意,不愿意也成,赶明儿我趁他不备给他水杯子里下点药,让他长一辈——彻底当高庆奎去。尚远好在虽然他学得很好很深,但是没有票友的一身臭习气,我和尚远能交朋友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我素知有的票友东西没多好,梨园行的毛病倒是不少,小小年纪一身江湖气,让我很是看不上。电话里让尚远下海是一句戏言,好好孩子可别下海,回头学会来一身的臭毛病让人看不起,我的朋友要真变成那样我也得臊眉耷眼的不是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