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钧亿元数字再保险结余 |
分类: 诤说·社会保障 |
报道中有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社保费的缴纳本身具有强制性,而且是代扣代缴,具有税收的性质,所以格外需要纳入强化预算的监督管理。”对此,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以前社会保障的费用没有纳入预算管理。
其实,报道中所用的“社保费”一词并不专业,相信报道中所指的这笔基金,
“学名”应该叫做“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和工伤保险基金5个子基金。社会保险基金与其他的政府预算资金有不同之处,因为它并不完全是国家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而是由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和财政补贴3部分组成,另外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基金。
近年来,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险的问题在国内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加上之前处理过的“上海社保案”、“广州社保案”的影响,人民群众对与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险基金关注度越来越高。根据历年两会期间媒体给出的民调结果,近3年社会保障都独占榜首。于是,如郑功成所说:“以前政府是社保费的责任主体,现在全国人大也成为信用担保方,这对资金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安全性无疑是‘双保险’,当然,今后预算的公开还会逐步完善。”
但是,正如报道中所说:“面对这份预算中的一系列数据,一些代表也建议,期待今后进一步细化,看得懂看得明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很专业,人大代表来自各地各界,真正要“看得懂看得明白”恐怕还要花点功夫。然而,要使“双保险”名副其实,这恐怕又是人大代表必须要做的功课。不过,社会保险预算涉及的都是与自己切身利益最为密切相关的知识,费些功夫自然也是值得的。
最后,顺带解释一下,常常见诸报端的,还有个“社会保障基金”。必须弄清楚,此“社保基金”非彼“社保基金”。由戴相龙领衔运营的“社会保障基金”,是为了保证将来中国老龄化走向峰值时社会保障制度不出问题,未雨绸缪而建立的准备随时弥补社会保险基金不足的预备基金,千万不要将其与列入预算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混为一谈。
前一篇:唐钧:公益慈善与医疗服务
后一篇:唐钧:强迫慈善就是扼杀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