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科技奖卷烟物质追求风险社会科学技术杂谈 |
分类: 诤论·社会观察 |
毫无疑问,“中式卷烟项目”的“退堂鼓”因公众舆论的“倒逼”而被击响,应该说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是否可以认为:“国家科技奖”终于摆脱了以往单纯以经济效益、以GDP来衡量是否“进步”的评判尺度,而使“人文关怀”和“科学伦理”成为这一国家设立的重要奖项必要的先决条件。
此次退出的参评项目名曰“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琢磨一下,估计是要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创造的一个卷烟的“中国模式”,还有与之相关的一整套概念体系,其中可能还会涉及“无害吸烟”乃至“健康吸烟”,但目标应该是抓住“标准”,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
当中国社会摆脱了物质匮乏,走进一个以“消费”为标志的时代时,因为消费主义的盛行,国人已经不再单纯为“基本需要”而消费,而更被一种称为“时尚”的概念牵着鼻子走,这也许是卷烟“中国模式”的“前瞻”所在。另一方面,在中文语境中,“科学”一词一直有一种更高的意境,即已经超越其“实证的”本意,而被赋予了“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甚至“真理的”含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这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普遍共识。也许,目前对“中式卷烟项目”仍然含糊其辞的“国家科技奖”的组织者们应该看看德国社会学家贝克的《风险社会》,书中写道:“在古典工业社会中,财富生产的‘逻辑’统治着风险生产的‘逻辑’,而在风险社会中,这种关系就颠到了过来。在对现代化进程的反思之中,生产力丧失了其清白无辜。从技术—经济‘进步’的力量中增加的财富,日益为风险生产的阴影所笼罩。”
当人类社会因“文艺复兴”而从中世纪的黑暗和愚昧中解放出来时,一对金童玉女——代表着“以人为本”的“人性关怀”和代表着“物质追求”的“科学技术”向我们姗姗走来。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物质追求”无可置疑地成为人类的首选,并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科学技术也因之而发扬光大。
就此而推论,科技评奖不能单纯为经济效益而设,“以人为本”更是科技进步的必要前提。由此,还可以推及其他相关的科技事务,譬如两院院士的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