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年轻人买房婚姻买房特殊国情杂谈 |
分类: 诤论·社会观察 |
于是,“早”买房的年轻人成为舆论抨击的对象:“专家提醒,如果年轻人只短视地盯在房子而非事业上,很可能影响未来发展”——这样的说法至少看上去还很有社会责任心。“大量年轻人非理性的买房需求,可能成为加剧房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这样的说法就把房价上涨的责任推到买房的年轻人身上了。现在的问题是:事实真相是这样吗?
报道中说:购房者的平均年龄,美国为30岁以上,在英国为37岁,德国和为42岁。以上提到的欧美国家,人们购房的平均年龄,其实与其结婚年龄很接近,也就是说,到了想结婚的时候,就会买房。
要指出的是:在欧美国家,现在年轻人中流行的两性关系是同居,而不是结婚。因为同居关系一般会被看成是相对动态的,随时可能发生变化;而婚姻关系则被看成是相对静态的,至少在举行婚礼时男女之间是愿意终身厮守、白头偕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年轻人到了30—40岁,两颗跃动的年轻的心终于沉静下来,在步入婚姻殿堂时,就会把买房当作一件大事来办。所以,首先要说明的是,买房不买房与结婚有很大关系。
其次要说的是,买房还是租房,与是否流动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愿意经常流动,那就会选择租房;如果在一个城市有稳定的工作,想长久定居,那就会考虑买房。欧美国家租房的人多,是因为他们流动频繁。
在网上搜寻,看到一些说法,美国人一生搬家将近12次,英国人是16次,德国人则是“很多次”。美英两国的人搬家都是为了工作,四处奔波;而说到德国,是“有一半的人不愿为工作而搬家”,话中透露的意思则是德国人搬家的比例只有50%,太低了(?!)。从这些资料看,欧美国家相当多的人选择租房,是因为他们流动太频繁。
在进行了以上的分析之后,我们再来对比中国的情况。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中国在婚姻和流动方面的特殊国情。
首先,我们所说的买房“早”的年轻人,应该主要是在城市中,尤其是所谓“一线城市”。在这里,年轻人很少向外流动。因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到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中国人多少还是有养儿防老和乌鸦反哺的传统思想,所以,大多数年轻人也只能“父母在,不远游”了。
总而言之,就居住而言,租房还是买房,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流动,二是婚姻。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但都是次要的了。可以说,全世界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北京的年轻人平均27岁购房,很正常。不知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些“专家”动辄就要对此横加指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恐怕“醉翁之意不在酒”,背后目的是否是想为造成中国城市房价飞涨的真正“推手”开脱罪责?